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

  • 展览时间: 2021年06月25日 至 2021年10月08日
  • 主办单位: 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
  • 展览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文|张楠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中讲:“会心处不必在远。”今年已经九十岁高龄的韩羽先生,出版了最新力作《我读齐白石》,是近年来其对齐白石研究成果的全面呈现。北京画院作为齐白石研究的重镇,特以此书作为策展和研究的出发点,于2021年6月2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会心不远——韩羽读齐白石”展览。本次展览由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河北尚逸文化公司协办。展览梳理了韩羽先生《我读齐白石》一书的精彩篇章,最终选出极具代表性的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作品70余件进行展示。与此同时还将全面呈现韩羽先生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漫画、书法、国画、书籍等品类,使两位九十岁老人的艺术作品隔空对话,相互呼应。展览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齐白石艺术的本质,将为首都观众在探索齐白石艺术的同时,打开一扇如何欣赏中国画堂奥的大门。
 
一水同源 志趣相投
 
  本次展览缘起于韩羽先生数年来对齐白石艺术的潜心研究。《我读齐白石》一书,收录文章50篇,通过一画一文的形式,阐述了韩羽先生对齐白石画作里所蕴含哲思的理解。文章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视角独辟,旁征博引,语言平实,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趣味盎然。
 
  齐、韩二老,虽然时空异度,但在人生境遇和艺术追求上却惊人偶合。他们二人都出生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乡土生活的见闻逸趣皆映入他们的画作中。如齐白石画的《牧牛图》《柴筢》,韩羽画的《打灶王》《童年看戏》。可见体悟生活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源泉。此外二人的艺术都吸取了民间的众多艺术的精髓。齐白石借鉴了湖南当地的木雕、木刻艺术之质朴,而韩羽则是找到民间漫画的艺术语言,一针见血,出人意料。同时他们都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凭着对绘画的执著与渴望,一步步高登艺术的殿堂。二人皆博学多才,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能;韩羽亦是书画文杂,样样精通。
 
  正因如此韩羽了解齐白石,真正读懂了齐白石。九十年,沧海桑田;九十岁,大道至简。《我读齐白石》正是耄耋老者之间的“知心趣话”。
 
文章锦绣 字字珠玑
 
  如今有关齐白石的著述已浩如烟海,但鲜有学者能从画意本身切入,对画作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进行评述。韩羽先生在书中谈到:“齐白石的画笔,无论点向什么,那个‘什么’立即妙趣横生,可亲可爱起来。……真真与那句成语对上号了:点石成金。”而正因如此韩羽每观齐白石的作品必叹之:“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 
 
  韩羽先生被齐白石艺术深深打动,才会写出这样的妙语嘉文。多年后他仍清晰的记得第一次看到《他日相呼》时的激动心情。“两个小鸡雏,像一面镜子,让衣冠楚楚的人们从中照出了自己,而为之自省自惭。一幅小小花鸟画有着如此之大的震撼力,自古及今,举世无匹。”
 
       洋洋洒洒的50篇文章中谈趣最多。《“鲁一变,至于道”》文章将《菖蒲蟾蜍》《青蛙》作对比,由儿童顽皮的使用小绳儿缚住蟾蜍之“童趣”,变为水草阴错阳差的缠住青蛙的“天趣”。《有趣 有趣》文中写《人骂我,我也骂人》画中的老头侧脸斜目,手指向画外,韩羽趣称“用老百姓的话说,学会不生气,再学气死人。”《无趣之趣》一文谈《上学图》中哭泣着不愿上学的童子,白石老人画笔直白而含蓄之趣味。
 
  文章题目短小精悍,富含深意与哲理,如《“半”字大有文章》《不离画笔,不在画笔》《峰无语而壑有声》《会意何妨片羽》《心中有趣,无往不趣》。这些韩羽先生的真知灼见都在展览中以多媒体、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呈现。
 
承雅脱俗  殊勋茂绩
 
  韩羽先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美术工作者。早在1958年其所创作的漫画《让路》,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正是出自韩羽先生之手。此片囊获了首届电影金鸡奖、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等大奖,它在电视台的公映更是一代人的珍贵记忆。因其在中国漫画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还获得了“中国漫画金猴奖”成就奖。美术家王朝闻先生曾评论韩羽道:“作品之趣,往往出人意外,故其趣也浓。”韩羽先生的戏曲人物画,更是继关良之后又一高峰,在纷繁的中国画坛中独辟蹊径、自成一体。
 
  虽在绘画艺术方面成就卓著,但韩羽先生并未止步于此,多年来他还一直坚持潜心写作。先后出版了《画眼心声》《画人画语》《读信札记》《画里乾坤》《信马由缰》《东拉西扯》《我读红楼梦》等十余部文学著作。《韩羽杂文自选集》还曾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这些艺术成果和珍贵手稿都在本次展览中全面展示。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