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情,真风格——读王明明的画 [摘自个人官网]2012-03-09

凡艺术家,都重视个人艺术风格的建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个人风格的建立是自然积累的过程,艺术家要有坚实的生活基础,要有对客观现实的独特体验,还要有对自我优长与不足的清醒认识,并有相应的表现技巧。对画家来说,这需要时间,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着急不得。有些画家急于想做出自己的风格,因为火候不到,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王明明君的创作在中国画坛受到人们的关注,已经二十多年了,他稳健地在走着自己的路,不断推出自己的新作,鲜明的个人风格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我认为王明明画风的重要特征是“平中有奇”。所谓平,就是平实,不以表面的新奇怪异来哗众取宠,而是用自己扎实的艺术功力来写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当然,如果艺术语言一味平实而无出奇之处,则会失之于平庸。所以如何在平实中求奇,就是一件很难的事了。潘天寿先生说: “画画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 “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听天阁画谈随笔》)我以为,明明是一位天资并齐于功力的艺术家,他出身‘口香门第、‘刚画世家,父亲王念堂先生能‘日擅画,有深厚传统功力。明明白幼家庭熏陶,有绘画天才,曾几次在国内外儿童画大展中获奖。因为十年荒唐“文革”,使他不能入艺术院校深造,曾到工厂做徒工。但是这段坎坷的人生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锻炼了他的品格,更激励他奋发上进。他靠艰苦的自学,靠临摹古人的作品,靠名人的指点,细细体会和咀嚼中国画的原理,一步步探讨艺术的奥秘,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的“平中有奇”的艺术风格,是他个人性情的真实反映。明明天性聪颖、有主见,但为人谦和、真诚,做事勤奋认真。在艺术上他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为此他执著追求,不受外界风潮干扰。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他在努力培养和提高两方面的能力,传统中国画的写意能力和西画的写实造型能力。前者他依靠临摹古人、全面提高包括书法在内的民族文化修养获得,后者则靠写生训练培养。他求教的前辈艺术家也是来自这两方面,即有的偏重于民族传统技巧,有的则以写实造型见长。他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在维护和保持讲究笔墨语言的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格调与情趣的基础上,关注中国画语言的时代性,开拓它的表现题材,丰富它的表现能力。我觉得明明长期以来的艺术实践,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向前推进的。他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在整合两种技巧时,使自己的创作更渗透民族精神,更具有时代气息和更具有个性特色。我想说,因为明明没有受到学院系统的写实造型训练,他身上没有沉重的写实“包袱”,在吸收写实技巧将其融人笔墨写意体系时,显得更为自信和更能驾驭自如地纳人意境美的构架之中。在好手如林的当代中国画坛,明明有别于许多“中西融合”的同道们的,可能正是这一点。由于他的作品有一种传统文人画特有的清淡的儒雅气息和淡泊的宁静情绪,而又有相当的视觉吸引力,所以它们既可供人把玩品赏,又适宜于陈列、展示于现代建筑物内。

明明是多面手,能工能写,能用以线勾勒为主的手法作画,也能以块面和色彩造型构思,擅长塑造人物形象,也钟情山水、花鸟,能画“大品”,也能画“小品”。他在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作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因为他视野开阔和拥有多种手段,他的画面语言非常丰富且多变化。他的“大品”在恢宏气势和整体效果中,注意细部、细节的精致描写,注意讲究笔墨情趣;他的小品寄情写意,潇洒飘逸中又不失严瑾,读来令人陶醉。不论明明用何种技法作画,有一种精神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他对大自然的虔城,对艺术的执著。他在为“回归自然”为主题的个展所写的《我的活》中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引导我们与自然融为一体。我向往回归自然,返朴自然。” “大自然多么丰富多彩,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都要去表现。”确实,宁静的、沉默不语又充满灵性的大白然,不仅给予他创作上的激情和灵感,而且还帮助他体悟到人生与艺术的真谛。他做人实在,做事稳健;他的创作态度沉稳,心情虚静。他说:“作画需要沉静,任何杂念和浮躁都能从画面上反映出来。心境平和,摒除妄念,潜心研究,才能逐渐有所进步。”(同上)应该说,他的这种态度是他在艺事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还需要指出的是,明明在艺术创作中能正确处理自我与大众的关系,他珍惜自己的个人爱好,但不陶醉于小我的情趣;他注重形式美感,又不沉湎于形式技巧,他尊重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的需求,在适应群众审美要求的同时,用白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与水平。他的画是雅俗共赏的。

明明说:“艺术之路,越走越难。”(同上)我想这不是他自谦之词,而是他在创作过程中的深切体验,这也说明他在不断地为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相信虚心好学而又自信的明明,在未来的艺术征途上,会不断有新的成果奉献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