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作与研究 > 现任画家 > 袁武 > 最新评论
我‘画’故我在 [摘自个人官网]2012-10-08

“我‘画’故我在”这个题目最初是据于我对展览的命名——“袁武早期作品发现展”的“发现”二字的理解。然后是画家的几幅自画像,让我的脑海中反复出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于是我以“画”代“思”来契合艺术家把“画画儿”作为“我”对世界的探究与发现方式,也是关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作实践活动。更是整个展览溢出的源自画家主体意识的自觉,即我在画展前言中所说的“艺术人生的觉解”。

《踽踽之旅袁武早期作品发现展》于2012年国庆日在长春市今月轩画廊开幕了!展览将历时二个月,展出了中国著名水墨艺术家袁武先生上个世纪70至90年代的作品七十余幅。开幕当日,一直期待着这次展览的各界朋友、艺术家同道和各美院的同学们相约而至,兴趣昂然地徜徉在画廊中品读着……交谈着……一幅幅画作,把大家带回了曾经的岁月,盛满了他的同窗、亲人、好友们见证这些画儿创生的故事。其间大学同学艳茹和晓光的到来就引起了观展人的惊喜和兴奋。原来他们分别是袁武大学时期写生的两幅人物肖像的“模特”,所以大家争相与二位在作品前合影。不可思议的是袁武和两位被“写生”的同学在发现“自己”的作品时竟然都不记得何时画的,以及与该画作有关的任何信息,唯有“画儿”记载了一切……,“画儿”成了袁武在那一时段存在的唯一证明。

袁武曾在自己撰写的《心路》一文中说:“多少年来,……歪歪斜斜地走着一条很长的路。既活了一条躯体的生命,也活了一条艺术的生命……我喜欢在纸上画下又长又涩的线和又黑又重的大墨团,我希望笔下条条长线和浓浓的墨块是我心灵的倾诉……在生命属于我的这几十年的时光里,我一直为画好画而劳作着……”。此展览让关注他水墨艺术的受众对他诉说的绘画经历有了难得的在场之感。这种在场感,一是这个展览呈现袁武读中学、当知青、做工人、上大学、读研究生,不同角色与身份转换中清晰的习画问师之路;二是系列作品所灌注的“我”之寻找、“我”之发现、“我”之存在的生命信息。

  这次展览中最早的作品是1976年画的。其中几幅精细描绘的“锦绣山水”,正如画的名字分别为“春“、“夏”、“秋”、“冬”一样,画家四季不停,日复一日,在一本《芥子园画传》上描摹,或临刘奎龄的“狮子”和“老虎”,度过的是画家从少年到青年的孤独并骄傲的时光,留下的是成就他艺术生命的诸多“习惯”……

进入80年代,作品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人物、人体写生,以及自画像;二是《月是故乡明》、《没有风的春天》等北方小乡村生活着的人与事,我称其为“底层叙事”。而最能看到“我”的应该分别是84年和85年的《自画像》。两幅自画像看似状态迥异,其实有着同样的踌躇满志与“远谋”……。第一幅自画像令我想起了他在《遥远的“四合院”》中描述的与一位老朋友聊天时说的话:“向往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穷什么都没有却都洋溢着激情,那个时候现实很苍白,却有愿望与梦想在心中燃烧。那个年代生活很孤独也很简单,人们每天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确,那正是年轻人狂读尼采的年代,尼采的“强力意志创造审美人生”让美院的学子们也为之激情澎湃。

而第二幅自画像是他在生活和事业都处在纠结中的存在状态,正如他自己所形容的那样:“那时候对未来的感觉像对湖面上的积雪的感觉一样,灰白而苍茫,毫无生机,只有默默等待”(《遥远的“四合院”》)。我觉得更像这画中的岳桦树屈曲伸展,隐忍伤痕,因为画的命名——《那山上有片岳桦林》以及题记的内容,传达的不是消沉与无奈,而是关于岳桦树的启示,是自然生命对人的生命的砥砺。他写到:“这里呼啸着疯狂的山风,这里聚集着严酷的寒冷,所以所有的生命几乎都不存在了,然而那山上却又一片岳桦林,冽风使这树身躯低矮却象石头,高寒使这树累累伤痕但仍是生灵,这里使我懂得了生活,这里使我更爱生活”。所以,才有了此后绘画的作为——支教所在的小城汽车站有了他和同学们每天画速写的情景,黑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与乡情乡貌也在他的笔下跃然于宣纸上。痛,并快乐中收获了艺术精神取向与形式语言的亲密相拥。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们看到的是《人体探索》、《墨鱼》、《彩色》等在艺术语言上进行多方研究与尝试的作品,体现了画家寻找艺术表达方式的主动与自觉。所以尽管“85”前后艺术新潮不断涌动,但袁武却义无反顾地“带着一支笔”上路了。在路上他进行着时空的“穿越”,一面与古代先贤对话,一面与现实中的人与物、人与自然、山川“神遇迹化”,创作了《孔子》、《大象无形》以及《乐道忘贫》《大山水》等作品……90年代中期以后,画家基本找到了自己的艺术方向与目标。

漫步展厅,袁武的心路与画路都历历在目,无论是画者还是爱好者,都是一次关乎个体生命的精神之旅。一幅幅作品散发着画家生命的温度,也溢满了画家对生活与艺术的真诚与恭敬,对关注、喜欢自己画作的受众与收藏者的尊重与坦诚。

袁武的“踽踽之旅”,是一条追梦之路,也是一条辛苦劳作之路。“无论上苍的光亮是否照到,我都在这儿舞蹈……”是画家的自喻,也是熟悉他的朋友们的“通感”!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潘宏艳

 

2012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