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画集 │ 张鹏点评李雪松2023-07-05

  张鹏,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博士,主攻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艺术学》辑刊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等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美术》《美术研究》等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

 
  李雪松,1975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孮花鸟画创作高研班。北京画院画家,北京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北京高级职称评审委员,热带雨林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
 
奇绝中的葳蕤生长
 
文│张鹏
 
  李雪松受祖父、父亲影响,自幼研习绘画。在经过中央美术学院附中的专业造型训练和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系统学习后,他的绘画创作既显现出扎实的写实功力,又摄取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自2000年后,李雪松将创作重点集中于花鸟画。在去往云南、海南等地考察、写生后,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世界带给他极大的触动,开始专注于热带雨林这一题材的写生与创作。又由于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慨叹,李雪松多次踏入无人之境,从非洲密林到地中海沙漠,正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用艺术家的眼光和真挚的内心去感受和记录生命的本真,去展现远离后现代社会的原始旷美。
 
  可以说,21 世纪的花鸟画已发展到一个滞缓的阶段,在脱离古典时代语境的情形下,如何推陈出新,是横亘在每一位艺术家面前的重要命题。李雪松以传统笔墨为根基,逐渐进入探索生命本体形态的自觉状态。这种对于生命群落中自生与共生的思考,也对中国传统笔墨在当代审美方式下的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李雪松围绕“生生不已”“雨林”等主题创作了大量系列作品,多以宏幅巨制为主,兼工带写。他笔下隐秘的密林,与世绝息而葳蕤生长。繁复的取象以及画面表现出的纵深感,是画家面对参天巨木时的情感外化,密而不乱,表明画家在无序中寻找有序,遵循植物的生长势态并对画面进行分割、排布,营造一种形式意趣,其中也包括设色的夸张与非现实空间的建构。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常年研习传统花鸟画的画家来说,异域植被是一种“陌生”,从植物的造型到设色,从个体的描绘到群落的展现,需要画家将笔墨积累和审美经验进行内向转化。此外,正是这些奇花异草刺激 着画家的神经与感官,才为他们在花鸟画笔墨语言与形式构成的探索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初看李雪松的画时,带给我们的一定是超越视觉经验的体验所导致的情绪波动,真正进入读画状态时,或许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沉郁和一份思考。
 

雨林之歌 李雪松
290cm×540cm 2010年 纸本设色
 
张鹏点《雨林之歌》
 
  在欣赏《雨林之歌》时可以发现,对于色彩,作为画家的李雪松是敏感的,他善于捕捉枝叶花卉中丰富细腻的颜色变化,以至于观者能在一处叶片上看见斑斓多变的设色,有着近似印象派画作的光影感和灵动美。同时,他注意到各科植物间用色的呼应关系与冷暖色对比,色相上的趋同也是画面设色繁富瑰丽却能保持和谐的关键之一。繁密的取象让我们体会到画家在面对热带雨林时的真实反应,他将都市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视觉冲击转换为一种艺术语言,打破了我们对于花鸟画创作的传统认知。李雪松放大了自然生命的蓬勃张力,而这种原始、真实的力量是被精心设计的生命形态所不能及的。
 

葳蕤春光 李雪松
176cm×372cm 2017年 纸本设色
 
张鹏点《葳蕤春光》
 
  《葳蕤春光》将真实世界的奇花异草架构在非现实的世界中,这是热带雨林较为常见的景观,却出现在如金碧山水般的场景里,使人感到亦真亦幻。附生在棕榈上的各科植物正以高调的姿态攀爬生长,尽显生命的绚烂与美好。从意境上看,作品具备传统花鸟画的审美韵味。当然,这与传统折枝画的布陈方式与枝叶形态有着明显不同,作为以“生命”为视点的绘画创作,它更专注于诠释自然万物的主体意识。此外,画面的视觉构成同时散发出强烈的当代气质与神秘观感,完成了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的交融与转换。
 

彼岸花开 李雪松
290cm×180cm 2018年 纸本设色
 
张鹏点《彼岸花开》
 
  《彼岸花开》中,彼岸花在竹林间悄然绽放。竹作为传统文人画中的一个重要母题,是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外化表现,也正是这种隐喻文化使其与自然界中真实的竹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距离感。而李雪松笔下的竹林,逐渐激活了传统意象中视觉审美的现代因子,真正以生命载体的形式呈现。与其他竹林系列作品不同的是,该作试图在多种对立关系中寻找自然的平衡状态。新笋与旧竹的交叠,是生命循环往复的一处缩影。下垂的竹梢形成一道道具有“生命力”的弧线,与直立的新竹交织出一幅具有形式意趣的画面。纤细娇嫩的鲜花与傲然挺立的修竹共生,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张力与韵律。
 

燕山秋晨 李雪松
290cm×180cm 2018年 纸本设色
 
张鹏点《燕山秋晨》
 
  《燕山秋晨》将秋日片段以大画幅的形式展现,这对艺术家在主体选取和取势构思上有着一定的挑战。不难看出,画家是在遵循草木生长的趋势上对画面进行分割,他以突出草木的生命特征为主要目的。秀挺的枝干与磐石形成呼应,山花红叶采用双勾重彩的方式描绘,并以苍劲有力的用线表现草木在凛冽秋风中的坚挺,使得平凡之景也有磅礴之势。正如潘天寿笔下众多的山花图景一样,李雪松也在山石与野薇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与笔墨情趣。
 

雨林印象之亚马孙 李雪松
380cm×925cm 2020年 纸本设色
 
张鹏点《雨林印象之亚马孙》
 
  《雨林印象之亚马孙》采用一种近似广角式的构图形式,画面两侧遒劲的巨木与摇曳的藤萝仿佛正被掀起的幕布,向我们揭秘绚烂多姿的神奇世界。画家运用传统中国画中线的变化来展现各类植物的特有形态与生命状态,色彩繁富却不显杂乱,有中国传统审美的韵味,这离不开我国传统色彩体系所表现出的独特性,朱砂、石青、石绿、黛紫等色彩的点染交融,泼染出这片古老雨林的静美与活力。艺术家需要自由地表达,同时也应保持理性。满密的构图体现出画家在无序中探寻有序的巧思,是画家对观照对象进行分解、提炼、重组的结果。如乔木的根茎与阔叶以块面状呈团聚式布局,而藤萝和繁花则以点缀的形式隐于密林枝叶间,加之富有诗意的色彩,从而达到一种视觉平衡。
 
  (文章选自北京画院编《点画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