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女人——容华淡伫 芳香如故 [摘自个人官网]2011-04-02

    近代国画大师黄宾虹说过一段名言:“唐画如麴,宋画如酒,元画如醇,元代以下,渐如酒之加水,时代愈近,加水愈多,近日之画已有水无酒,故淡而无味。”在艺术市场骚动不断的今日,当代画家如何继续保有对于艺术的纯粹与执著?是思考如何学习上一辈创造的致醇艺术原浆,还是继续无关痛痒的加注水分进行稀释?“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作为北京画院策划的品牌展览,如今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旨在在持续的梳理中通过对老一辈艺术家艺术创作历程的展示和研究,引发思考并吁当代画家对书画创作精神的回归与深刻感悟。

 

    作为2011年北京画院二十世纪大家系列展的开年展,萧淑芳水彩画精品展还兼具更深刻的意涵,开幕式上萧淑芳先生的女儿萧慧讲述到:这次展览可以说是在我们家人心中酝酿多年的一项活动,记得我母亲在晚年,我们在帮助她整理她的水彩画作品时,她在一旁一边看着,一边感慨的说,我在美院教了十几年的水彩,没想到我还留下了这么多的作品。在翻看中不由的流露出希望有机会出本水彩画的画册或一场水彩画的展览。她讲的这些话,我们做儿女的便记在心上......

 
     展览共展出萧淑芳家属所藏的水彩作品80幅,共分为:花卉、人像、风景、静物、石窟写生五个主题,大部分作品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可以说是萧淑芳盛年时期的精品力作,也是其水彩作品首次集中与观众见面,全面的展示萧淑芳先生在水彩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展览能否带来感悟 感悟是否引发思考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对萧淑芳的艺术以及展览的意义做了精彩的概述:改革开放以后,萧淑芳吸收了很多西方元素,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推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之一,跨越了新中国美术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她历经社会大变革的艰辛,却始终纯粹于艺术创作。而处于当今的社会大环境,观念需要更新,展览方式需要更新,节奏变快了,似乎张力更足了,可是我感觉年轻一代人的作品是虽然抢眼,又存张力,可却丢了核心。艺术能打动人的东西就是精神,所以为何要办二十世纪大家的展览,是要通过每一个这样的展览,去看前辈艺术家在对待西方艺术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什么?实际上他们并未离开民族本体艺术及本身的气质,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转化,而不是一个死板的嫁接,这种转化就是能够跨越时代限制而能入心的感动,这种跨越可能反而在越久的时间让人越加觉得珍贵。
 
    在萧淑芳先生写生中,那种情感的注入,那种饱满的、一种恰到好处的把握,这就是萧淑芳艺术带给我的震撼。“写生”是二十世纪美术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活动中我们已经成功的举办了吴作人、董希文、周思聪等先生的写生作品展,此次展览在主题上延续了以往“写生”的概念。
 
    所以在萧淑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以展览的方式来纪念,也是对于萧淑芳先生能留给后辈如此精妙的作品的一种感激。带给我们感悟的同时,更多的带动后学们在问题面前进行反思。二十世纪以来美术大家的创作梳理是不易的事情,但是却是极其可贵的,在不断的展示与研讨中,让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对这些大家们的崇敬与尊重。
 
    人如画 画如其人
 
    万青力先生曾借用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庆清朝》中的词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来形容萧淑芳的画境。而同时在老先生们的记忆中萧淑芳与吴作人他们这对伉俪的人品也都一如他们的画艺。中国传统艺术历来崇尚品格,艺术作品的格调往往跟创作者的人品和境界相一致。
 
    邹佩珠在致辞中极具天真的吐露了对于这对夫妻的羡慕之情:他们在半个世纪相濡以沫的相携相伴中,艺术上同道,又相互启发,并且各有侧重,最终都达到了高峰,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好夫好妻啊。侯一民也谈到:吴作人与萧淑芳的画一个“品”字很重要,一种品格的力量,一种神韵的力量,这个是艺术之中我们一生所追寻的。
 
    画花卉,首次就要爱花卉,阐发的挚爱感受,才能够在欣赏和表现花卉的芬芳时赋予它生命力。因而在这不断的花开花谢中,萧淑芳的芳香也不觉于其中。
 
    吴宁把萧淑芳比作一朵花,她是一朵鸢尾花,一片清香,飘漾百年,婷婷立于一段苍茫的历史之间。而李小可则把萧淑芳比作丁香,在李小可的记忆中萧淑芳一如丁香 芬芳如故。丁香花素朴纯洁,一群一簇,暗香浮动,正如昔日和蔼可亲的萧先生。
 
    萧淑芳的水彩画色彩绚丽,却毫无粉饰,在浑厚中尽显雅致;她笔下的形象,富有勃勃生机,却毫不矫饰,婉约中却端庄大气。腴丽多彩而淡雅,于淡雅质朴中流露着天真——这正是她的绘画艺术呈现给人们的一种高境界的美。2011年纪念萧淑芳诞辰一百周年的系列活动就在3月25日于北京画院美术馆徐徐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