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初境域 守护生存诗意——郭宝君绘画艺术的生命精神与传统意蕴2014-04-11

 “为聆听的风景
                  为沉默的谦逊的美”


                      ——柏桦


彭 肜


  
   郭宝君是一位艺术天分很高的人,他的艺术之路似乎不存在什么曲折的发展进程,在我的体会中他仿佛很早就已经进入了艺术语言与内在意蕴相对成熟的时期。郭宝君擅长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美学的交织语境中捕捉中国人的视觉经验、文化记忆与生命感觉。这显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家梦寐以求的最高的艺术目标,即以个体在场将自己短暂的艺术生命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进程之中。在这个目标上,我们不难发现,郭宝君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艺术尝试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韵味十足的水墨和极具原创性的综合性现代绘画,我们都能从中发现郭宝君一直行走在通达文化土壤与灵魂深处的道路上。
  艺术的生命来自于人,其秘密来源于人生命存在“原初境域”的相关性。20世纪初以来,从生命美学到存在哲学,艺术一直担当着看护“原初境域”和守护“生存诗意”的使命。在这条艺术之路上,郭宝君凭借自己敏锐的领悟力与自觉意识,比许多艺术家都走得更深、更远,也更有启发性。作为一名全球化时代的艺术家,郭宝君一方面回望并庚续传统水墨的视觉特征与文化气质,另一方面又试图以超越族群与文明差异的此在之身领会人之为人的生存诗性。
  艺术史家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从宋代以来发展出一种特有绘画样式,“其最完美的佳构技巧出众,深切动人,并从广义上充满诗意。”郭宝君的山水画和人物画秉持了这种诗意。郭宝君的水墨山水师法自然,在题材的选取之初,他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艺术扎根在华北的山山水水之间。北方辽阔的天空与寂寥的大地为他的山水绘画注入鲜活的生命气息与具体的地域特色。高居翰所谓的广义的“诗意”并不指向与中国地域风物与区域文化相匹配的视觉形式,而是指中国传统绘画那既植根于具体自然环境又讲究笔墨韵味的艺术境界。郭宝君的山水绘画同样如此。有意识地超越并消隐山水图像的地域符号与环境表征,这是郭宝君多年来致力于从艺术之根上连接宋元以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精神的基本旨趣。
  时代匆促的步伐带动着每一个人,它掀起的潮流甚至可以将整整一代人全部席卷而去。后现代的解构大潮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地碎片,但人生本身却总有着一些永恒不变的内容,生命存在的“原初境域”为每一个心灵准备了最绵长与永久的慰藉与蔽护之所。郭宝君山水题材的系作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玄远诗意,而且还融入当代人渴望远离都市喧嚣与消费物欲的生存感觉与内心冲动。远离即是回归,消费社会时代,所有沉浮于世的心灵都企图重返安宁、静谧的“原初境域”。因为对这一人性共同呼声的有力响应,郭宝君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精品力作。这为他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中国工笔山水画大展并获得诸多奖项预先铺上了精神底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他近年来日臻完美的藏族人物系列作品。这批作品将传统国画的语言方式与西洋油画的现代材料进行了有机组合,一方面用亚麻布作为绘画材料以突显画面材质的现代感觉,另一方面又用传统水墨和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延续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细腻与精美。通过对传统中国绘画材料语言和视觉韵味的重构,这批作品极其精准和浑厚地将观者带入雪域高原的神性景观和藏民族特有的生命形态之中。    郭宝君的艺术葆有人生在世的自由状态,他以随性率意的个性人格与平淡悠然的艺术风格引导人们回归原初境域并守护着生存的诗意。这正是郭宝君的绘画在任何一个时代节点和环境氛围中都能够激发大家共鸣的深层原因。
 

  
                       2013年10月于成都锦江河畔
彭肜(批评家、哲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