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高卧——戴泽笔下的北京”学术论坛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成功举办2023-10-26
    “北窗高卧——戴泽笔下的北京”学术论坛于2023年10月25日上午9:30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层展厅开幕。本次学术论坛配合“北窗高卧——戴泽笔下的北京”展览举办,为推动戴泽先生及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升展览学术品质,北京画院广泛邀请全国范围内中、青年学者参与此次研讨。
 
     我们也借由此次论坛来深切缅怀戴泽先生。
 
北京画院院长 吴洪亮先生致辞
 
 
美术史论家 薛永年先生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张敢先生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黄小峰先生致辞
 
戴泽家属代表、戴泽长孙 戴梦先生致辞
 
开幕式由北京画院美术馆负责人 薛良先生主持
 
 
在“北窗高卧——戴泽笔下的北京”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
 
薛永年
 
各位领导、各位同道、各位年轻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出席这个论坛的开幕式。因为身体原因,我已经很久没有参加学术活动了。最近身体稍好,由于北京画院和戴泽基金会的盛情邀请,使我有机会见到各位已经熟悉或初次见面的年轻学者,从议程中的发言题目,可以感受到大家在学术上的生机活力,不息进取,我觉得很受鼓舞。
戴泽先生是阅尽百年沧桑、成绩斐然的画家,是现代中国美术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既是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践行者,又是是油画本土化的推动者,而且是徐悲鸿写实主义旗帜下的重镇,是新中国美术教育和美育的奠基人。作为一个笃实、勤奋、低调处事但热爱生活的艺术家,除去人所共知的主题性创作之外,还留下了不少表现生活境遇与生命情态的非常温馨动人的作品,从另一角度展示了时代美术风貌。在《北窗高卧——戴泽笔下的北京》展览中,就可以充分看到。
 
    寿愈期颐的戴泽先生,在今年9月离开了我们。举办展览与论坛,不仅是追思和缅怀,更是研究,研究现代美术史上的戴泽先生。研究戴泽,也就是研究现代美术史,也就是研究新中国美术。近年来,在戴泽艺术基金会、戴泽工作室的推动下,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而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画院,素来重视20世纪美术史的回顾与反思,重视传统的现代转化,多年来,通过办展,研讨,纪念活动,在诸多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了梳理了20世纪北京画坛的创作,弄清了文脉传承,总结了历史经验,早已编写出版了《20世纪北京绘画史》,我也有幸参与编写。
最近,北京画院推出了上述《北窗高卧》——戴泽先生的专题展览,系统展出戴先生笔下北京题材的作品,展出的作品有解放前北京街头的乞丐,有新中国北京的面貌的与时俱新。可以说是画家带着感情以图像记录的北京历史。同时,画院为推动戴泽先生及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升学术品质,又充分准备地召开这次青年学者发表成果并开展交流的论坛。不久前,在戴先生家乡重庆,举办了《万物生——百岁戴泽重回故里展》和《戴泽与百年中国艺术研讨会》,我受家属的错爱与信任,担任了《万物生回故里展》的学术主持,但身体原因,未能前往。这次的活动与论坛,可以看作是重庆研讨的续编,我虽然无力参加全过程,但绝对应该到会祝贺。
 
    四十年前,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初,我和同龄人读研究生的时候,专门研究近现代美术史的专家屈指可数,在中央美院只有李树声先生,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只有朱丹先生和以近代为主龚产兴先生,在中国美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只有朱伯雄先生,他是朱丹的研究生。所以,在我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之后,除去努力支持李树声先生的研究和教学以外,还在1989年10月的《美术》杂志,发表了呼吁编写现代美术史的文章,记得讲了几点:一、要官修也要私修。二、可重议论不可轻史实。三、要写活的现代美术史。四、可从个案研究做起。五、历史的批评要有历史感。30多年来,现代美术史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发表出版了大量成果,一批年轻的学者已经成为现代美术史研究的主力。这是非常可喜的。
 
    然而无论从学术的发展,还是美育的实施来看,现代美术史研究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编写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断代史或专门史,从社会诸因素与最有影响的美术家、美术机构和美术事件的关系着眼,进行总体的关照,有助于弄清美术发展的基本线索与脉络,不忘初心,无疑非常必要。但个案的研究尤为值得重视。不但整体由个体组成,个体又在社会、人际和艺术演进中发展,而且不同美术家的艺术个性,恰恰是百花齐放美术生态的前提。所以,研究像戴泽先生这样的个案,已成为加深拓广现代美术史研究的有力凭借,成为完善和修改已知美术发展脉络的依据。
 
    新世纪初以来,美术史研究不断拓展,在跨界与交叉中,拓宽了研究的对象,扩大了研究的范围,丰富了关注的问题,尝试了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用美术图像去研究历史,收效显明。然而,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之处,就是如何在加强历史人文同时,不去弱化了艺术审美。因此跨界研究,自然应该鼓励,而为了研究创作,推动美育,绝不能忽视美术本体,而是要两条腿走路。
 
    所谓美术本体,有人认为就是形式风格,其实还还包括美术的思维、美术的创作,美术的鉴赏、美术的媒材、美术的品质、不同美术品种的语言特色,一句话:美术自身的规律。因此,要把握美术本体,就不能不加强画家个案和作品个案的深入研究,不满足于一般地解读图像和题材的意义,而是真正进入美术创作的深层领域而不是忽视美术本身的特殊性而隔靴搔痒。
 
    听说,这次活动除去展出的作品外,戴泽基金会和戴泽工作室向参会的同行提供了前所未见第一手资料,这是其他学术研讨会没有的先例,太难得了,相信会大大推动研究的深入,得出新的认识,取得新的成果。使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在跨界与本体的张力中阔步前进。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开幕式现场照片)
 
论坛受邀专家、学者合影
 
本次论坛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五层、六层会议室同步召开。
 
五层会议室上午主持人 张敢先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五层会议室上午评议人 曹庆晖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五层会议室下午主持人 张鹏先生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五层会议室下午评议人 华天雪女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论坛现场
 
六层会议室上午主持人 吴洪亮先生 (北京画院院长)
 
六层会议室上午评议人 于洋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六层会议室下午主持人 丁宁先生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六层会议室下午评议人 胡斌先生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
 
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