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画创作中印章的使用2013-11-13
作者:李凤龙

中国的诗、书、画、印,是历史悠久、独具华夏民族精神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有别于西方绘画只定位于纯视觉艺术的特征,中国画因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古汉语文学性,大大有别于其他视觉艺术门类,笔墨技法之外文化内涵的多寡是决定作品品格高低的重要因素。而于作品题材及笔墨表现之外,体现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又往往在于题款的书法水准和内容以及所钤印章。纵观中国画史中历代的大家、名手无不基于此卓然而立,演绎出了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国画学。

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神为要的主流中国画创作,在当下这个中西文化碰撞、文化价值多元的时代,以坚守中国画文脉而推陈出新为创作主导思想的观念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基于此,有抱负的当代中国画家应树立起高的文化标准来进行创作,在提高技术、完善作品视觉效果的同时也需要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画外功中,钤用印章这一看起来功能简单的部分,其实讲究起来大有学问,而非小题大做。

提高印章在中国画创作中使用效果和水准的路径无非两条:一是了解篆刻艺术本身的美学;二是通过从传世古代书画的经典之作中遗存的用印,借鉴前人的经验,随之总结出其使用法则,避免因盲目和随意使用而有损画作视觉效果和品位的情况。

书画创作中用印的历史可上溯自文人画兴起的宋代,经过近千年的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由之形成了一个不成文而约定俗成的使用法度,风格和谐洽到好处地使用印章能为中国画作品增色,而忽视印章本身的艺术质量与文字内容及风格而随意为之,往往会降低作品文化品格而贻笑大方。同样,钤印方法与款式的不佳往往破坏作品的视觉效果。

  

……

部分省略

当我们提到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时,自然会想到由张庚《国朝画征录》中以龚贤领衔的“金陵八家”。但是,这种说法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在明末清初的复古思潮之中,金陵活跃了一大批职业画家,“金陵八家”其实最早是由周亮工品评,真实构成是张修、谢成、樊沂、吴宏、高岑、樊圻、胡慥、邹喆[5]。他们全是职业画家,虽在早期可能师承宋元的文人画传统,如邹喆之父邹典来自吴门,多习元四家,尤其是黄公望的笔法,继承了很多吴门画派的传统。因此,邹喆早年自然沿袭家法,在绘画中多有元代文人画之笔法表现。高岑早年师从的陈丹衷、朱翰之都是文人画家,故其早年的山水画多为元人散逸之笔。但当他们的画风成熟之后,职业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塑形能力使他们的山水画写实意味增强,自然与文人业余画家渐次拉开距离。而且这些职业画家多投入到对金陵名胜风物的描绘,创作了大量的金陵胜景图[6],这些实景山水酝酿了金陵画坛独树一帜的画风特色。

……

部分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