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预告 > 详情
现场:追随孙中山 致力民主革命 这位广东女人为何能成为新中国画坛一员?2020-12-18
  12月18日,“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览在北京画院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何香凝作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作品约65件。其中,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展览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
 
开幕式现场
 
图为北京画院美术馆副馆长郑智威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开幕式致辞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开幕式致辞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开幕式致辞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开幕式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除作品外,展览还展出了何香凝相关的历史文献:何香凝革命、人生、艺术的历史图片及实物文献,诸如出版物、人物关系图等;牛畏予摄影家所拍摄的包括何香凝在内的9位艺术家肖像作品,这些历史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中期,既是时代的艺术品,也是艺术家们珍贵的视觉史料。
 

何香凝摄影资料
 

何香凝与北京画坛交游图
 

















展览现场
 
  1878年,原籍广东的何香凝在香港出生。毕其一生,这位坚忍、刚毅、双眼始终炯炯有神的女人,都在致力中国革命。她在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1949年后,何香凝迁居北京,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驰骋战场、一生致力中国革命的广东女人,竟凭借绘事在中国画坛立足,并依此成为齐白石、陈半丁等成为多年好友,更于北京画坛名流叶恭绰、徐悲鸿、吴镜汀、溥雪斋等合作多幅绘画,成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特别的案例,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书画的“雅集”。
 

虎 何香凝 26×30cm 设色绢本 1910 何香凝美术馆藏
 

菊 何香凝 99×31cm 1913 何香凝美术馆藏

月下小景 何香凝 80×38cm 设色纸本 192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

山水 何香凝 34×76cm 设色纸本 1929 何香凝美术馆藏
 
  何香凝一生创作不休,晚年时,当子女让她注意休息,尽量少作画时,她依旧爽朗地说道:“画画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她的画作气度恢弘、立意深邃,常借对松、梅、狮、虎和山川的描绘,抒情明志,是她70年革命生涯和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如果把她放在近代美术史的场域中,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尤其是晚年定居北京的创作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发展的一个特别的案例。何香凝横跨近六十多年的艺术创作中,她的艺术创作与其革命人生紧密关联,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面貌。
 

寒梅有深意 何香凝 166×85cm 设色纸本 1953 何香凝美术馆藏

枫·菊·石 何香凝 130.5×65cm 设色纸本 1958 何香凝美术馆藏
 
  六十多年,何香凝往来于南北、东西,也因此与不同社会团体(“南社”、“寒之友社”)、地域(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的艺术家存在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并为后人留下一批精心绘制的“合作画”。画中可见与何香凝合作的艺术家主要是活动于北京和江南两个区域,尤其以前者占多数,他们的名字可谓构成了近代北京画坛的半壁江山,以此而论,北京时期的“集体创作”又具有了不一般的意义。
 

北京中国画院成立贺词 何香凝 30×21.5cm 1957年 纸本墨笔 北京画院藏
 

墨竹喜鹊 于非闇 113×63cm 1954年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松鹤 王雪涛 135×56cm 无年款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以个案研究的视角,此批作品如同近代美术史当中其他“集体创作”行为(如“西北写生”“井冈山系列”“东北写生”“东欧写生”等),可视为新中国美术史中“集体创作”的一份珍贵历史记忆。此次展览,我们期望以近代美术史个案的研究视角,从“集体创作”的主题,对何香凝的艺术创作,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岁寒结同心 陈半丁 87×36.5cm 1961年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鹰击长空 溥松窗 170×63.5cm 1963年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