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预告 > 详情
笔砚写成七尺躯2018-01-04

  “笔砚写成七尺躯”,源自清代画家华喦《自画像》中的题诗,原诗为“起坐捉笔砚,写我躯七尺”。不同于以往单纯记录主人公真实面容的肖像画,明清之际文人画家在进行人物画创作时,多以简约纯粹的人物形象表现画中意趣,主张体现画中人与画中景的呼应融合,这也形成了明清人物画中独有的“情与境”。

 

《张林宗肖像图》
 

雅事 性耽贪玩泉与石
 

  明清之际,文人阶层的兴起使得人物画的面貌更加丰富,文人画家常常借助于对画面意境的营造去展现“像主”形象。当时的文人雅士或吹箫抚琴、品砚赏石,或登高远游、听泉观溪,从画中可以领略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品位。将简约纯粹的人物形象与符合自身性格、身份的景象呼应融合,使明清人物画中呈现出了一种独有的“情与境”。这种图绘方式受到明清之际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和追捧,从而涌现出诸多在画史中留名的人物画大家与流派。从展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明清人物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审美追求,一幅幅真实的作品也为我们理解古人的人生际遇与心理状态提供了绝佳机会。如故宫博物院藏唐寅《桐阴清梦图》,不但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唐伯虎的面容,还将我们引入到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与苦闷的内心世界中。

 

唐寅《桐阴清梦图》 故宫博物院藏
 

  《桐阴清梦图》画面构图简洁:远处一株梧桐,近处一组坡石,一位文人躺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仿佛正在桐荫下享受闲适的午后时光。可是画面题诗却在讲述着残酷的历史现实:“十里桐阴覆紫苔,先生闲试醉眠来;此生已谢功名念,清梦应无到古槐。”诗中典故出自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书中主人公淳于棼在梦中来到了槐安国,迎娶了漂亮的公主,官至南柯太守,享尽富贵荣华。突然醒来后才发现原来只是一场大梦。唐伯虎少年成名,曾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南京会试解元。正当他意气风发准备京城科考一举成名时,一场从天而降的“科场舞弊案”却将唐伯虎打入了人生的深渊。锒铛入狱、受尽折磨,斯文扫地、黜充吏役。“科场舞弊案”之后,唐伯虎断绝了功名之念,只得回到苏州鬻画卖字为生,自此开始了“闲来写幅丹青卖”的职业画家生涯。
 

  这位风流才子最终也难逃科场舞弊案的阴影,虽然一生以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形象出现,但是晚年的一首“二十余年别帝乡,夜来忽梦下科场”依然让我们感受到了他被命运戏弄的悲凉与愤懑。
 

写真 笔端刷却世间尘
 

  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将具有肖像画性质的作品称为“写真”、“写照”,明清之际,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化的繁荣,写真像也多由无名画师或民间画工承担。这类作品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描摹对象,注重表现人物的面部特征,艺术手法精致而细腻。有些画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像主的容貌进行美化,以符合像主或赞助人的审美要求。这些写真像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却也常因为绘者的身份低微而被人们忽略。然而,正是这些以写实为基础的写真像为我们留下了生动的先人形态,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明清历史、民俗、服饰和美术史留下了丰富的图像资料。《张林宗肖像图》便是写真照中的典型作品。在明清更迭之际,很多画家会由衷地为明末忠臣烈士、气节文人绘制肖像画,以此来纪念先人、砥砺后世。张林宗为明清易代之际著名的忠贞之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遇李自成攻开封围城,张林宗驻守长达五月之久。后来敌方决黄河淹城击破防守,张林宗骂贼投水而亡。这幅作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张林宗的遗容,而且册中还有诸多明末清初文人名士如周亮工、黄澍等人的题字,为后人研究张林宗提供了第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