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预告 > 详情
文人名仕的幽情雅趣2017-09-01
  《宣和画谱·人物叙论》曾写道:“故画人物最为难工,虽得其形似则往往乏韵。 ”尽管“凡画,人最难” ,但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依然纷纷拿起画笔挥洒出一个个气韵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画是我国古代绘画中独特的门类,在绘画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中,明清人物画的审美追求别具一格。
 
  8月25日至11月19日,由北京画院联合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笔砚写成七尺躯——明清人物画的情与境”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画展将上述国内四家重要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人物画精品62件套汇聚一堂,为观众了解、欣赏明清时期人物画的发展流变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关于明清人物画的展览有很多,我们本次展览努力做出差异化,以‘情与境’为定位,从情境的角度来解读这些人物画,希望进一步发掘这些画作的艺术价值。 ”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副主任薛良说。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对明清人物画的展示,古今对话,让观众感受明清文人名仕的幽情雅趣,并对当今画坛人物画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明清之际人物画创作新变
 
  本次展览按照不同画题,分为四个板块进行呈现:性耽贪玩泉与石——雅事;笔端刷却世间尘——写真;画中红袖今安在——蛾眉;色相分明各奇古——道释。希望通过四个板块的鲜明呈现,观众可以对明清人物画的特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人物一直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作为较早成熟的画科,人物画在传统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早期人物画对画作的功能性极为看重,不论是用作宗教祭祀、辅佐教化还是歌功颂德,都具有很强的记录性,讲求准确生动。唐宋元时期,人物画逐渐分科,肖像、仕女、道释、风俗、历史故事画等成为专门之学,名家圣手辈出,达到鼎盛。就“形”与“神”这组对立的范畴而言,这一时期的人物画更追求形似。明清之际,文人画兴起,画家们寄情山水,留恋于草木虫鱼。追求“得意忘形”的山水画、花鸟画成为文人抒情达意、排解忧思的主要画题。传统人物画遇冷,渐生较大争议,伴随着人物画自身发展需求,结合文人新的审美情趣,人物画在新的时代需求下走向新变。
 
  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化的繁荣,中国传统人物画进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涌现出一大批彪炳画史的人物画名家——明初伊始的“浙派”主力吴伟、张路;明中后期“吴门画派”的大家文徵明、唐寅、仇英;晚明变形主义画家陈洪绶,除此之外,还有开创人物画坛重要写真派别“波臣派”创始人曾鲸。清代以来,禹之鼎、冷枚等开创出独具个人风格的人物画面貌,“扬州八怪”金农、高其佩、黄慎以水墨写意人物画见长;此外还有将绘画转向世俗化、市场化的“海上三任”中的任薰、任颐等。
 
  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下,明清人物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新的风尚。在创作意图上,重达意而轻功用;内容上,不再呈现单一的人物肖像,而是引山水、花鸟、琴棋甚至日常杂物入画,把人物放置于实境之中,与自然合为一体;技法上,不仅吸收了文人画的特点,更是融汇了西洋画的部分创作手法;题材上,进一步分科,形成雅士、肖像、仕女、道释四大画题。
 
  山巅水涯处寻找身份认同
 
  “我们把本次展览定位于情与境。明清时期的人物画多将自己的身份、社会地位、性格气质与周围环境发生关系。因此,我们第一个板块最能体现该时期人物画的特点。 ”薛良说。
 
  古代文仕好山乐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山巅水涯往往是他们寄托情感之所。因此山水往往成了艺术作品关注的对象,尤其是中国的山水画,更是自成一派。明清人物画中无论表现的主题如何,无论画中人物身份如何,大多都将人物放置于山水之间, 《斗酒听郦图》 《柳岸闲步图》 《翁嵩年溪山行旅图》 《听泉图》《携琴图》 《沈度独引友鹤图》 《吹箫仕女图》 《礼佛图册》等皆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描写雅士的人物画中,携琴、会棋、访友、听鹂、吟梅、品砚,甚至除瓜种豆都成为被书写的对象。这些雅趣同山水一道为表达人物提供了悠远的叙事情境,也让这些文人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人物画中,描写雅情、雅景更多的是为了塑造人物气质,寻求自我的身份认同。明清之际,城市商业化繁荣,人的自我意识渐强,人本身的自我存在价值成为很多文人的关注点。在仕途中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仕士,往往极力保持自己的气骨,不愿在官场争斗中被异化,在江湖之远处优游。这一现实在人物画中表现尤为明显,并渐成风气。在华喦的《自画像》中,他倚石盘膝,临泉而坐,左手拈须,右手抚石,意态闲暇,表现了一个热爱自然、颇有风骨的自我形象—— “其坐捉笔砚,写我七尺躯” ,正是对自己雅士身份的准确表达。
 
  借古开今反思画坛发展
 
  明清人物画在我国人物画史上自成一格,不仅在内容上融人物与情境于一体,更在技法上汇聚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甚至个别西洋画的特点,特别是对山水的描写让作品更具一种自然超妙的境界,追求“人与境谐” 。
 
  在情境中塑造人物,在雅趣中彰显性格,这一创作方向也对当下人物画的创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次展览除了想向大家展示明清人物画的特点之外,更是想通过对这一类画作在艺术方面的反思,对今天的人物画的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外貌形态与社会身份、人物性格、兴趣爱好相结合,也是今天美术界表现肖像或者说表现人物所缺失的一部分。 ”薛良说。当下的人物画创作受西方影响较大,更多的强调以素描体系为中心、弱化线条表现力。这种画法虽然在形象上更具有真实性特征,但却忽略了我国传统中特别强调的人物和情境的关系,以及人物的身份认同和性格体现。同时,也很难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审美表现力的“有我之境” 。
 
  “从艺术家的角度去看明清人物画,在我国古代艺术中寻找营养,追溯中国艺术发展的特殊脉络,为当今人物画创作开辟新的道路,也是本次画展的主要目的。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表示。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和优势,借鉴传统人物画的独特表现力,传承传统画作的创作精神,不断改革创作方法,为时代创作有气骨、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