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当前展览 > 详情
对话 | 罗敏:在北京画院美术馆 花间“慢”步2021-07-09
 
  罗敏的最新个展取名“花间·慢”,恰如其分。
 
  在展览现场漫游,便如同在春日的清晨,信步误入一片古蜀的花海,和煦的微风吹动清凉的薄衫,花枝轻摆。
 
  6月18日至6月28日,“花间?慢——罗敏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花为线索,分为三个系列——“川南忆”“游春记”和“花间集”,共展出作品80余件,其中大多为罗敏的近作。
 
  同雄健恣肆、豪情万丈的北方不同,罗敏成长于以婉约迷离闻名的蜀地。她细腻、敏感、柔情,并极富绘画才能。值得一提的是,罗敏的细腻里带着一股韧劲,但这股子韧劲又恰如其分的藏匿在这份细腻之下,使得她的绘画,不至沦落为单薄的小清新,而带有中国传统绘画独有的特质——淡泊平和,不事张扬却毫不怯懦。
 
  诸如“绚烂至极 归于平淡”、“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羚羊挂角 无处可寻”,素来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风格旨归。它要人们在象外寻得“无象之象”,进入太虚冲和之境。古往今来,文人大多通过“五色兼备”的黑白水墨、寥寥数笔的不求形似之迹进入此境。
 
  罗敏却反其道而行。她用纸本设色,也用油彩颜料;她的造型能力太过突出;她笔下的花、物、人形象极其逼真,细看甚能分辨出是何类花,花期几月;她的画面虽绚烂至极,却不浓艳,淡得也是刚刚好。
 
  毫无疑问,罗敏才情十足。能够感觉如此丰富细腻,并恰如其分地付诸笔端,靠的便是这股才情。这听起来玄之又玄,但确是艺术之境中无可言说的个人体会。
 
  可是,世间境象千万,罗敏为何独取一花?
 
  这不得不提到古蜀地与花的不解情缘。
 
  花开花落,春恨秋悲。古蜀湿热,自是花簇锦攒、争妍斗艳。花间词派诞生于此,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生长于斯。虽然其历来因题材狭窄、情致单调而广为诟病,但其词中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所营造的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可观可听可嗅,意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