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当前展览 > 详情
齐白石诞辰150周年——看白石手札,思何为巨匠2014-01-13


如此千里(中国画)  齐白石

 

与以往展览极为不同,由北京画院主办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作品系列特展之十“人生若寄——齐白石的手札情思”是个“三无展览” ——无开幕式喧闹、无评论家讲话、无研讨会冗长。进入展厅,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主题展墙上婆娑摇曳的树影。

 

为了这个展览,北京画院“不惜一切代价” ——展期横跨春节时段,延伸到马年初春,从1月10日至3月18日,使用了北京画院美术馆全部四层展厅,原因无他: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用什么体量的展览,才能展现这位艺术巨匠90多年的人生和艺涯?主办方的答案是手札。

 

在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绘画、书法、石印、手札等各种类别的藏品中,手札的分量之重、体系之完备、种类之繁多,是国内外任何艺术机构或个人都无可比拟的。此次展览展出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手稿作品,具体包括日记、信札、杂记、诗稿等,不仅可以为今后的齐白石研究提供新的史料,而且这些手稿本身也可以单独作为书法作品来欣赏。

 

“志愿导览员”齐白石

 

现如今很多美术馆都做志愿者导览活动,但“人生若寄”的导览员可谓重磅:齐白石。没有大而空的展览前言,没有让人看不懂的专家评语, 《白石老人自述》罗列展墙之上,以第一人称“我”来导引观众的欣赏。在老人的娓娓道来中,我们可以细细体味他坎坷、艰难而又丰富、精彩的人生。“这样的展陈方式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最为详实的史料,同时也更加符合齐白石质朴、纯真的性情。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说。

 

在众多的绘画、书法、石印、手札、文献和纪念照片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由北京市民关蔚山捐赠的齐白石《十二属图》 。在1959年关蔚山捐献的作品中,最珍贵的莫过于整套的《十二属图》 ,即十二生肖。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而创作十二生肖实属罕见。老人在《十二属图》的题跋中写道:“藯三(山)先生既藏予画多,又欲索画十二属,予以有未曾见者,龙不能画,遂却之。先生令厂肆一年之中索去二三纸,用心四年,始集成。先生今已为友也,出画属题四字,予始得知心苦。八十五岁白石,乙酉。 ”原来关蔚山很早便想请齐白石画十二生肖,但齐白石却因“龙”是民间虚构之物加以推却,于是关蔚山就请画店每年向齐白石求索两三张画,整整用了4年的时间才终于集齐了一套十二生肖作品。从画中的年款可知,最早的《如此千里》作于1940年,而《桃猴》则作于1944年,正如老人自言“用心四年,始集成” 。而此时两人也结下了深厚的笔墨缘,成为至交好友。大功告成之日,关蔚山再请齐白石为整套作品题跋,老人欣然题下了这段跋语,可谓艺坛佳话。

 

在展厅中,白石自述贯穿全部展陈线索,与白石藏品并置,作品题跋与白石诗稿相对应,书法作品与印章相关联。此外,整个展览中还增设多处互动环节,多媒体播放、 i Pad、可翻阅的仿真诗稿等,为观众呈现一个别样的纪念展。展览希望通过独特的叙述和呈现方式,拉近观众与白石老人的时空距离,努力营造出“导览员”齐白石与21世纪的观众在同一场域下相互对话交流的感受。

 

于游历中求进境

 

二层展厅主题墙的背面,电脑制作的动画详细地演示出齐白石在1903年3月1日到6月29日,由西安游历北平再返回湖南湘潭的行跡、见闻、交游与艺术活动。这“一出一归” ,昭示了日后齐白石遍览祖国山河,五出五归,衰年变法的艺术“革命” 。

 

1902年秋,齐白石收到西安友人夏午诒的来信,受邀到西安教其如夫人姚无双画画,并同时寄送了束脩和旅费。同在西安的友人郭葆生也写信邀请齐白石说,作画刻印不能“株守家园” ,必须“于游历中求进境” 。于是在夏午诒、郭葆生二人的推动下,齐白石欣然远行,在当年12月中旬到达西安。课画之余,游历了诸多名胜古跡,结识了时任陕西臬台的著名诗人樊增祥。在第二年即癸卯年春,夏午诒进京谋职,齐白石随行,居京3月余,到6月底,走水路经天津、上海、武汉返回湘潭。 《癸卯日记》详细记录了齐白石这“一出一归”的游历活动。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齐白石远游期间的经历,我们可以仔细领略齐白石对古代书画的观摩、与文化名人的交往,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远游”在齐白石艺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意义。

 

据主办方介绍,齐白石的日记及诸文,除个别篇章和论画段落外,几乎都没有大规模发表过。齐白石将艺术视为“寂寞之道” ,从不宣传自己,这些日记和文章也向来不示人。在老人逝世后,家属将包括手稿在内的遗作捐给拟建中的齐白石纪念馆,后因种种原因,纪念馆并未建立,所以这些遗作被辗转收藏于北京画院。而今,这批手稿通过展览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向世人提供鲜为人知的关于齐白石生活、思想、情感、性格、交游、成长和艺术创造等各方面的第一手原始材料。白石老人手稿中的日记与齐璜口述、张次溪笔录整理加工的《白石老人自述》相比,可以说是零散的、片断的,但它们却具有相对时间段的连续性,具有很强的细节真实性,是近距离了解齐白石人生的原始记述。

 

人生若寄,手札情思——齐白石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其之所以取得诗书画印各方面的成就,在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与敏感的艺术潜质,在于他一生中受益于胡沁园、樊樊山、王闿运、夏午诒、郭葆生、林风眠、徐悲鸿等一批“知己有恩” ,也在于他的健康与长寿。在所有的成功要素中,齐白石的勤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展览中陈列的一本本日记、诗稿、手札中,观众可以想见,一位50多岁的长者在“五出五归”路途中,于驿站、于舟中、于邮亭提笔舔墨,匆匆记下当时当地的所见、所思、所想,有些近乎生活琐事。这些长年的积累完整地呈现在此次展览中,雕琢出一个丰满而鲜活的白石形象,让我们有幸能够从艺术家主体的角度,更为深入地体味白石老人笔下的艺术人生。

 

在展览结尾的展墙上,有人提了几个问题: 150岁的齐白石还“活”着吗?他的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依然具有魅力?他从木匠到巨匠的艺术历程,在证明什么呢?相信看了白石手札、“听了”白石情思的人,尤其是在品尝过展墙上微风吹动的树影的况味后,总是会有一些答案的。

 

摘自:中国艺术报

相关链接: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history/20140113/index.htm?page=/page_5/201401/t20140113_239364.htm&pagenum=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