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王明明:寻古人之境 不做艺术的过客2022-06-13
 
  品一幅画,听一首古琴曲,沉醉古诗意中。
 
  简洁素雅的展厅设计,悠扬的琴声,如王明明(王明明艺术百科)的心境和画境一般,有着平淡中的不平凡。让人忘却夏日的烦躁,城市的喧嚣。他作品中的诗情画意让人心悦神怡,不知不觉会带你走入文人的情境中。
 
  明知不是画中人,心却已入画中境。
 
  “疫情期间,我在家也不知道是几号,想画就画,不想画就看看书,挺好”。
 
  原本计划4月底开展的“意飘诗外——王明明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因疫情推迟到了6月。在这一个多月里,王明明享受着这份不被琐事打搅的自由——“乐孤独”。
 
  在退去北京画院十八载院长工作,以及其他社会职务之后,王明明在家“归隐”。
 



展览现场图
 
  “意飘诗外”作为王明明退休后的首次个展,展出了他从2006年至2019年,历时十三年完成的古诗意册页一百幅。在这套册页中,王明明将人物、山水、花鸟融会贯通,描绘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中国画意境之美。让传统文人“书卷气”自然流溢于画面,这也是王明明深入传统的途径。这些作品呈现了他十几年来,尤其是退休之后的绘画之变。
 



展览现场图
 
  他坚守寂寞之道,与古人对话。他将自己置身于中国画漫长的历史源流中,进入传统寻找着与古人一脉相承的气息,把今人画家之心融入到古人的诗境之中。
 
  他喜欢平淡,不追求艺术上的标新立异,崇尚平中见奇,平淡中的不平凡。他在法和度之间琢磨,不以画幅大小来束缚自己,力求从古意中求取新意,为诗情之外的画境去创作。
 
  他坚持情景交融的创作理念,研究中国画的笔墨和意境之间的关系,在山水、花鸟与人物相结合上下功夫,力求打通人物、山水、花鸟分科的局限,并不断强化中国画的意境表达。他的作品虚化和淡化了笔墨的表现,强化了内心意境的再现。
 
  他重视想象力,认为艺术不能没有想象力。他将自己比作导演,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编排着画中的每一个场景,创造属于他自己心境的画作。
 
  他享受创作前的酝酿,会用很长的时间深入地研究古代经典,去寻找其历史发展脉络及风格演变,解读每一首古诗背后的故事。他认为下笔前的酝酿是一个很好学习的过程,有的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展览现场图
 
  他是老师周思聪口中那个“聪明的老实人”。在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王明明期望通过自身的艺术探索和研究,寻找中国画形而上的美学规律和传统本源。正如他所说:“我的画是要找知音的,不是追逐市场”。
 

艺术家 王明明
 
进入传统  在酝酿中升华
 
  雅昌艺术网:您在2008年举办了“怀古寄情”手卷专题展,时隔这么多年,又举办了此次“意飘诗外——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而且都是传统题材类的作品,您为什么会选择此类题材呢?
 
  王明明: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我前后创作了十三年。2006年我仅画了十几张,期间因工作忙无暇顾及,就放了下来。最终完成是在退休后,2018至2019年才完成了大部分作品。
 
  关于这套册页,我的想法就是要进入传统。历代先贤巨匠们留下了许多古诗意画精品。我认为这个传统从二十世纪以后就开始慢慢断掉了,我们应该把这个香火续上。
 
  另外,一定要进入到传统的语境中。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传统东西到底要不要?中国艺术的精神到底是什么?近百年来,随着西方观念的进入,尤其是85思潮后,中国画离传统的本源越来越远。我一直在坚守传统,尤其是退休后,看了很多画册,后悔自己没有在几十年前看进去。其实,传统和现代没有矛盾,就跟大家吃饭一样,只是每个人喜好不同。古诗词则是我传统题材创作产生灵感的一个重要载体。
 

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2年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是您退休后的首次个展,您退休后的创作状态和心态能否为大家分享一下?
 
  王明明:人的自由和心灵的自由最重要。所有的职位,都是我主动辞掉的,当我宣布完回到家后,好像重担瞬间卸下来了。后来,我用小字写了《归田赋》,将它挂起来。在绘画和书法中,我追求超脱、静与自在的精神状态,通过作品表现“出世”的境界;在工作中则是积极“入世”的状态。我很愉悦,很快乐,没有失落感,反而觉得捡到了画画的时间。
 
  我有一方印章“乐孤独”,很多人怕孤独,我却“乐孤独”。我觉得只有内心强大,才能孤独。
 
  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好,都需要具备耐力与毅力,要守住寂寞之道,有不被名利左右的自信。我的画是要找知音的,不是追逐市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找到知音不容易,所以必须要“乐孤独”。
 

李白《将进酒》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8年
 
  雅昌艺术网:此次布展非常简洁素雅,通过这样的展览您希望传递给观者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王明明:我们到故宫看那些名画时,会让你的心静下来,将你带入画中。中国艺术就需要静下来去欣赏,静下来去听古乐、品古诗,静下来去品画。
 
  这次展览的背景音乐是一位大师级老先生即兴弹奏,与我的心境相符。我希望让观众进入展厅后能静下来,为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提供一席清凉之地。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2年
 
  雅昌艺术网:很多人画百开册页,可能是半年或者几个月,您为什么会用这么长的时间呢?
 
  王明明:我画的时间长,一是因为我真正创作的时间很少,这三十年间,以行政工作为主,画画变成一种业余的状态;第二是因为传统题材需要积淀和感悟,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需要酝酿。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需要不断学习体会。中国画讲究诗画结合,以画来呈现诗的意境。比如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你的视角是什么,你的理解是什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性格是怎样的,这些需要在酝酿中不断去升华,寻找自己想要的画面,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艺术创作不是简单的一种转换,不是图解,而是以意达情,是对古人经典诗词理解的再创造,具有挑战性。需要沉下心来,慢慢做才能产生静气。下笔前的酝酿是一个很好学习的过程,有的时候比结果更重要。
 

刘禹锡《秋词其一》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4年

王之涣 《登鹳雀楼》诗意图 王明明71cm×30cm 2019年
 
  雅昌艺术网:您此次展出的“古诗意画百开册页”,从最开始创作到2019年结束,经历了十多年,您现在去看这批作品,会不会感觉到有什么差异或变化呢?
 
  王明明:十几年前的作品,在笔墨关系上还是有点生硬。单幅看觉得挺好,实际上那时的笔墨相对外漏,比较表面化。后面创作时,我在虚实和意境上下了很多功夫,其实这种创作的变化是非常艰难的。
 

李清照《满庭芳·小阁藏春》词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意图王明明 71cm×30cm 2017年
 
诗词入画  内心意境再现
 
  雅昌艺术网:历代有很多的画家都表现过古诗意图,您为什么会选择打破传统山水、花鸟、人物之间的界线,选择情境交融的创作理念呢?
 
  王明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的机构约我办画展,请我画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或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的创作,说这类题材很受藏家喜欢。我当时就拒绝了。我一定要画情景交融、有意境、有诗意的创作。因为每个人理解的李白和杜甫形象都不一样,画家刻画得越精细,观众的认同感越少。
 
  从那时起,我一直坚持情景交融的创作理念,在山水、花鸟与人物相结合上下功夫,力求打通人物、山水、花鸟分科的局限,并不断强化中国画的意境表达。喜欢什么我就画什么,在自然中感受到什么,我就收集什么,没有条条框框。我的老师周思聪、卢沉也不限制我的发展。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选择古诗来进行绘画创作的,有怎样的选择标准?
 
  王明明:我选择的古诗与我的心境有很大关系。第一是我个人的喜好,另一个要考虑到古诗的画面感。
 
  我喜欢陶渊明的恬淡闲逸,这是我一直所向往的心态。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在最累的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归隐”。如果没有这种“归隐”的思想,画中就没有超脱之意。
 
  我喜欢选那些心境比较好的古诗。虽然有很多古诗表达的是忧伤、离别、仇怨,但我的心态好,我创作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东西降调。如果我的心态不好,可能我画的会更忧愁。当你在产生这种情绪的时候,自己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我一直在走的路线——雅俗共赏。
 
  我觉得创作的题材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画法,大多数人通过我的艺术,能够互相有感应。我在创作时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又不去迎合大众,要将自己的心态表现到作品中。
 

李之仪《卜算子﹒相思》词意图 王明明71cm×30cm 2015年

刘方平 《月夜》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7年
 
  雅昌艺术网:您从最初的诗词选择到创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有哪些心得和体会,能否为我们举几个创作例子?
 
  王明明:我平时画的也不多,主要是思考。我的大画、小画创作均没有粉稿,但在构思阶段下的功夫很大,我只在小草图上反复斟酌,思考成熟了以后,才开始画。
 
  比如我画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作品是2008年展览的,我在2005年就开始准备。第一,是搜集资料。搜集历史上关于前后赤壁赋的名作。第二,思考怎么画。我在创作前期酝酿的时间非常长,没有把握绝不动笔。第三,一般要去体验生活。我想过要去黄冈看赤壁,后来还是决定不去了。我根据苏东坡名篇中所谈到的场景,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因为我有生活,我在长江走过,在大河大川里走过,心里有自己的感官和印象。在画的时候,我跟导演似的,有很多的场景已经编排好了。我画完这幅作品两年以后,才去到黄冈,赤壁已经变成一个小坡,长江也离得很远,看完后会很失望,反而没有了激情。
 
  还有一个是如何去表达诗意。比如陆游回忆唐婉的诗,我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唐婉走了,陆游扶着墙看到了过去题的诗,很失落。但这个画面没有意境,所以我造了一个空寂的沈园,桃花落满地。我的目的是给大家读诗的空间和想象的空间,想象他们在园子里所发生的故事。这就是我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取舍。
 

王维《渭城曲》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3年

王羲之《兰亭诗》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雅昌艺术网:您的展览采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手卷与册页形式,用的是清代的墨与纸,您为什么会选择传统的形式和材料来进行“古诗意”创作?
 
  王明明:我认为“古诗意”题材必须用传统的规矩去进入、去探求,在规矩中寻找自由度。中国画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是它的特殊性。中国画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传承。它的独特表现形式也需要传承。
 
  我用清代的纸墨,以册页这种传统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来画古诗意画,更符合我所表现的题材,更容易将我置身于中国画漫长的历史源流中,进入传统中去体会,看自己能否达到与古人一脉相承的气息。
 
  整体风格上,我力求从传统文脉中去挖掘,从写意画的技法、意境的表达上去突出古意的特征。摒弃连环画插图的方式,按着中国画独幅作品的规律去创作。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07年
 
平中见奇  平淡中的不平凡
 
  雅昌艺术网:您谈到了艺术家的想象力,这与对景写生是不一样的,让我们想到了《溪山行旅图》,它的确是没有实景,您能不能就此为我们讲一下艺术中的想象力?
 
  王明明:艺术不能没有想象力,不是只有见到东西才能画。我接触了很多传统的画家,他们心中的丘壑,全在大脑中。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研究转化后,想画什么就有什么。我认为这就是当代艺术与古代的差距。
 
  生活和创作是有距离的,可是现在的写生变成一种固化的、形式化的、没有目的,变成了创作可以用写生来代替。把写生素材直接转换为创作,那么你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主观意愿没有展示出来,就是模仿自然。
 
  我的“古诗意画百开册页”作品尺幅较小,很多画面是我想象的,画面完全在心中,笔和墨最后归于心。
 
  我认为在生活中体验,比实地写生更为重要。这十几年,我带画院去写生,不让他们带速写本,让他们去感受和观察,不要太功利,不要与结果挂钩。创作很多时候是需要慢慢养,最后自然会升华。
 
  我们现在缺少遐想的空间,仰望星空的时间太少。其实人生不是在加,而是在减。人到一定年龄或者你有一定思考的时候,有些东西需要舍弃。我的老师周思聪,他最后减到了更接近艺术本质的东西,这才是艺术真正需要的。
 

叶梦得《点绛唇》(山上飞泉)词意图 王明明71cm×30cm 2014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8年
 
  雅昌艺术网:您谈到要舍弃很多东西,但这样的前提是基于您要在传统或者是在整个大的体系里要下功夫去了解。艺术其实不仅仅是山水、花鸟、人物某一个门类,还包括诗词文学,甚至音乐您都要涉猎,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
 
  王明明:我认为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就看你有没有灵气。有些人可能一句话就会点醒你。周思聪先生评价我是“聪明的老实人”。他说:“一个人太聪明,都带有狡猾的意思,一个人太老实就带有愚笨的意思,明明是一个聪明的老实人”。
 
  老先生们对我的启示有很多,我会记一辈子。比如陆俨少先生给我做现场演示;海霞先生跟我谈大画怎么画;启功先生跟我谈书法中的黄金分割率;蒋兆和先生和我谈结构;吴作人先生告诉我爸爸,要注意儿童画家在14-15岁的转型期,可能会不喜欢画画。这些都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是他们真正所悟到的东西,是综合性,是书本教不给你的。我与很多老先生都是一面之交,可是你记住某一点就会受益终身。
 
  我比较幸运,一路上有那么多人关注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文脉的延续。
 
  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往往在禁锢你的想象力。当你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用你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把一些杂的东西清除掉。
 

张旭《桃花溪》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9年
 
  雅昌艺术网:基于此次展览,也想请您聊一聊当下中国画的发展?
 
  王明明:我们必须非常冷静的去分析这个时代缺什么?实际上大家没有进入传统,没有摸到传统最根本的东西,忽略了中国艺术最精华、最根本的规矩和法度。
 
  有些人认为这些东西是束缚,但如果你进入了,就会变成平等。当代水墨各领风骚三五年。我觉得有些艺术家很可惜,他们形成风格非常早,样式很新颖,很有才气感,但没有与传统对接,缺少中国人特有的气息。传统的精神理念和美学思想,急需回归。如果不去触及这些东西,很难创造高峰。
 
  历史是非常冷静的,毫无保留的,毫无没有情面的,不管你的话语权在世的时候有多大。如果艺术家不去深入的思考问题,从一点一滴做起,实际上我们只是一个艺术的过客。
 

朱熹《观书有感 》诗意图 王明明 71cm×30cm 2016年
 
  雅昌艺术网:接下来您又会给自己设定怎样的目标,开启怎样的挑战呢?
 
  王明明:前年,我开启了另外一个古典园林系列的创作,现在画了一些,可能明年会再做一个展览。
 
  中国园林也是文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人将花木山石移植到园林内,是古人再造的山水,是他们对山水画境界的体验。我在画的时候,首先要避开写生的痕迹,不能只对园林写生再现,必须要有距离,最关键的是能否产生自己对园林的独特感受和意境。
 
  园林中有花木山石,有故事,都是我喜欢表现的。在创作时,我虚化了很多建筑,笔墨可能会更淡,虚化的东西会更多。我觉得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
 
  我从不强求自己一定要达到什么目标,不求超越别人及古人,只求能不断提升、超越自己。
 
  雅昌艺术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