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视频&现场:百花齐放庆华诞 北京画院创作与典藏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021-10-15
 
十月中华秋景美
 
百花齐放庆华诞
 
  天高云淡的秋天带着满满的果实再一次如约而至,屋外虽有一丝凉意,但进入展厅置身在百花丛中,却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2021年10月1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承办的“百花齐放——北京画院创作与典藏精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北京画院,60多年来,坚守办院理念“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不忘初心,为传承中华文脉思行不怠。
 
  此次展览通过四个篇章“芙蓉国里尽朝晖”、“无限枝头好颜色”、“春来喜气绕华堂”、“几点朱砂花更红”,200多幅作品,将近年来北京画院研究、收藏、创作、交流等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一并回馈给观众。
 
  “芙蓉国里尽朝晖”以“中国红”为主题,阐释了中国人尚“红”文化的变迁,显示出北京画院立足于艺术本体与创作方法的研究与展示思路。同时以鲜活的颜料实物、详尽的文献资料、生动的多媒体影像,为观众搭建了一处自然科学小课堂。



 
  “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红”是生命的象征,是胜利的象征,它代表着喜庆与祥和,它也承载了太多国人对历史的记忆。

 
  展览开篇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他用半斤朱砂绘山河,为祖国山河立传。从1962-1964年,李可染先后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尺寸各异。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句。作品描述了深秋时分,岳麓山漫山古树皆红色的壮丽奇景。作品先用墨色勾勒,再积墨,最后用朱砂逐步点染,墨与色融合,浑然天成。





 
  吴昌硕的《牡丹水仙》、齐白石《朱竹》《和平图》《牡丹》、于非闇《画众生黑》、黄胄《丰乐图》、卢沉《机车大夫》、沈尧伊《地球的红飘带》、周思聪与卢沉夫妇二人共同创作的《矿工图》等经典作品也都有展出。
 
  “无限枝头好颜色”展示了北京画院的经典收藏,既有国画名家潘天寿的水墨巨制《鹰》,也有靳尚谊、钟涵、闫振铎等油画大家或具象、或抽象的艺术佳作。黄永玉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主题绘画《中国=mc2》,也在展览中呈现。





 
  此外,作为各国领导人合影背景的山水画巨制《众志成城》,为建党百年的节日献礼的《井冈叠翠》也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型46米长卷《首都之春》也在此次展览中亮相。1959年,北京画院的六位画家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共同合作,历经数月,完成这幅作品,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画作引首由郭沫若题写,画面描绘的是从通县、八里桥土高炉群、热电厂、天安门、柳浪庄人民公社、颐和园、石景山炼钢厂、丰沙线及官厅水库九大段,由东向西徐徐展开,横贯了整个北京城,堪称20世纪50年代首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北京画院始终注重典藏的积淀,以近现代名家为方向,兼及当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收藏体系,不断活化藏品资源,使岁月经典,历久弥新。
 
  “春来喜气绕华堂”与观众分享了30余位北京画院在职画家的创作精品,其中既有他们对于传统艺术的不断追索,也有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还有他们对于主题性创作的求索,在这里的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篆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艺术门类。









 
  北京画院的创作力量,随时代而行,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他们用手中的画笔为人民群众塑像,描绘社会建设,讴歌时代,感悟生活,创作出诸多具有时代意义的佳作。



 
  “几点朱砂花更红”展示了北京画院对齐白石艺术的收藏与研究。







 
  其中,展出的一套邮票非常值得关注。这套邮票是1980年发行,齐白石作品的特种邮票,全套16幅图案,采用了19.25×62毫米的票型,这种尺寸的邮票在新中国邮票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与邮票相对应的部分作品也在现场展出。

 
  昔日“东风吹遍百花开”,今日“百花齐放”庆华诞。
 
  北京画院建院初期,花鸟组画家集体创作了《东风吹遍百花开》,他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百花盛开的繁荣景象,蕴藉了艺术家们对春满园的期许,为我们留下了具有历史印记的国画巨制。今天,为庆祝建党百年华诞之喜,画家们以祖国大地东西南北中的奇珍异卉为表现题材,绘制百幅花鸟,不仅是北京画院在新时代的情感表达,更是对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真心歌颂。

 
  北京画院呈全院之力,以丹青翰墨为全国人民献上一场异彩纷呈的艺术佳宴。
 
  展览已于2021年10月1日起对公众开放,预计展出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