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百花齐放——北京画院创作与典藏精品展”开幕式嘉宾致辞2021-10-21
 
  本文选取开幕式嘉宾的部分致辞内容,以开幕式现场致辞顺序为准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回溯历史的烟波,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1957年5月14日,以齐白石为名誉院长、叶恭绰为院长,汇聚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王雪涛等的北京中国画院正式成立。北京画院的成立是百花中的一支,是新中国文化理念的具体表现。记得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成立大会上开宗明义地强调:“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表明了北京画院的三大任务:创作、研究、教学,我们至今坚守。北京画院对社会有使命、对文化有责任,对艺术有态度,这样的理念之下,北京画院一直加强三种人才:创作人才、研究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尊重艺术本体价值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担当,是北京画院对待创作的要求与评价的准则。北京画院又是时代的产物,到了新时代就要赋予它新的存在意义。北京画院作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这样的责任,因此我们提出对画院艺术家的两点要求,画家不仅要能够有效地高水平地完成画院的任务,可以创作出有国家气派的作品,如“九三”阅兵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作品《众志成城》。而且也需要对东西方艺术理念以及技法有所深研,他们的创作应该如老舍先生评价齐白石先生作品的两个字:好画!我们就是要画出这样的好画。如果你行,北京画院一定欢迎这样的艺术家!而从我们的老院长王明明先生在任时,建立聘任制度、建立美术馆、建立学术研究部,使北京画院成为了立体性的多维的艺术机构。今天他没有来到现场是给我们这些年轻人留机会,我在此代表北京画院全体同仁感谢王明明院长!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北京画院作为新中国成立的首批画院,是中国美术史永远绕不开的学术重地、美术圣地。20世纪中叶中国诸多艺术大家都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过,如齐白石、叶恭绰、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王雪涛、胡佩衡、吴镜汀、汪慎生……可以不夸张地说,在新中国发展建设的各个时期,北京画院都涌现出引领时代的优秀艺术家,创造了引领时代的优秀作品。说起来北京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渊源非常深厚,可以说是中国国家画院的老大哥。她早于中国国家画院成立近三十年,北京画院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是对中国国家画院首任院长李可染先生影响巨大的师长,北京画院也是可染先生作品的重要收藏单位之一。同为画院,北京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还有着共同的性质,也就是周恩来总理在北京画院成立时的讲话中对画院的定位:画院是创作、研究、培养美术人才、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交流的学术机构。几十年来围绕着画院的总体定位,北京画院与中国国家画院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优势、齐头并进,走出了既有相近之处,又各具特色的成绩显著的发展道路。今天的展览是北京画院向党、向国家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经过半个多世纪沉淀之后沉甸甸的答卷。这份厚厚的答卷涵盖了多个时期,以及现当代的名家之作,包括了国画、油画、书法、篆刻以及近年的学术研究成果,集中展示了北京画院在研究、收藏、创作、交流等领域,在中国传统文化、杰出艺术家和经典艺术作品的保护研究、挖掘和普及、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既体现出北京画院对传统的尊重与文化自觉,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开阔、开放的学术视野,和面向时代、面向人民、面向生活、面向现实以及面向未来的蒸蒸日上的蓬勃生机。
 


 
  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北京画院历史悠久,北京画院一代代的大师、巨匠,承前启后,传承中华文脉,为国家的文化艺术繁荣,为中国画创作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次展览是北京画院成立六十余载的创作、收藏、研究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北京画院在职画家新时期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彩呈现。这些精品力作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释了美术工作者的文化信仰、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展示了画家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年北京画院的学术活动做得很有高度,他们对于自身的定位,研究的方向,发展的目标都非常清晰。这些年所做的活动,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很值得其他机构研究和借鉴。
 
  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专业画院,北京画院的组建成立体现了党对美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美术家的亲切关怀。北京画院的历史进程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研究、传播、交流的重要缩影,尤其是全国画院事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以齐白石、叶恭绰、于非闇等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画家满怀高昂的艺术理想,以“笔墨当随时代”的精神,创作了大量体现新中国国画艺术发展新水平、新高度的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崭新气象,尤其彰显了中国书画艺术的文化生命力。岁月虽远,他们的作品华彩依然,激赏犹新,展现出经典的魅力。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北京画院的发展更是拓宽了创作和研究的维度,在薪火相传中探索创新,聚焦新时代,表现新时代,涌现出许多反映重大主题、现实主题和首都发展主题的创新之作,也在研究百年来北京美术历史和策划举办精品展览上作出可嘉的业绩,充分发挥了画院集学术研究和创作的优势,发挥在人才培养和社会美育各方面的作用。极有份量的艺术典藏、老中青几代人优秀的创作力量、高水平的研究与策展能力,使北京画院成为中国美术的一个学术重镇,这次展览就是北京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展览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芙蓉国里尽朝晖”“无限枝头好颜色”“春来喜气绕华堂”“几点朱砂花更红”这四个版块讲述了北京画院在创作、收藏、交流、展览等领域的成果。从作品展出的结构来说,也是做得非常精巧,包括长廊里展出的一批花鸟画作品,都有新的气象。特别要说的是刚才大家都谈到了北京画院这段历史,当年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成立国内第一批中国画画院,对画院给予了谆谆的希望和明确的指示。这六十余年来,北京画院在几代领导班子的努力下做出了不凡的业绩。从建国初期创作的《东风吹遍百花开》《首都之春》到后来创作的《众志成城》,以及最近的《井冈叠翠》,从这四件大作品上可以看出北京画院这六十年一路走来,在继承传统和创新艺术上做出的业绩是非常令人震撼。我特别要说的是,这些年来北京画院贯彻当年毛泽东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总书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百花齐放”这个标题提出了艺术创作的意义,一以贯之的宗旨和标准。北京画院在六十年一甲子的时间里,继承大传统,创造新传统,宗旨没有变,每一辈画家都为不同的历史时期留下了精品力作。北京画院是“老体制,新举措”,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北京最优秀的杰出画家,与编制内的画家结合起来,使得美术创作的力量呈现了几何级式的增长,也使得这个展览和画院的藏品十分丰富。六十年已经过去,新的历史责任传到了新的领导班子中,这是压力,因为传统非常饱满;这是挑战,因为前辈们已经留下了很多优秀作品。如何不断创作出为时代立碑、为时代造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作品,这是对北京画院新的要求。

 
  王春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六十多年来北京画院一直强调研究与收藏相结合,创作与创新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注重打造创作人才、研究人才、艺术管理人才齐头并进的工作队伍,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艺术生态中的重要力量。对社会有使命、对文化有责任、对艺术有态度,这是北京画院始终坚守的信念与作为。在尊重艺术本体价值的基础上,强化责任担当,是北京画院对待创作一以贯之的要求和评价准则。每逢国家重要的节日、庆典与会议都会有北京画院集体活跃的身影。一路走来,在面对内心之真的探寻的同时,北京画院一直坚持在坚守传统中创新,用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传统艺术在当代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活性。强化知微见著的研究方法,用六十年的展览和实践带动了以齐白石为核心,涵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以及古代书画的宏观叙事;强化在研究基础上的国际化传播,结合研究力量与藏品资源,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以及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本次展览正是通过“芙蓉国里尽朝晖”“无限枝头好颜色”“春来喜气绕华堂”“几点朱砂花更红”四个篇章介绍了北京画院在研究、收藏、创作、交流等领域所取得的不凡成就,值此之际呈交给党和人民进行检阅。北京画院成立初期一幅由北京画院花鸟组画家集体创作的《东风吹遍百花开》,蕴藉着画家对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衷心期许。今天源自祖国东西南北中的一百幅珍卉,不仅是北京画院在新时代的情感表达,更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真心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