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北京画院的庚子年,五大“新”亮点与您分享2021-02-11
文/罗元欣
 

“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家服务基层集中示范活动
设计:袁硕 图像来源:赵春生作《春牛图》 北京画院藏
 
  2020年的庚子年,也许会成为我们很多人印象里最深刻的庚子年。疫情之下有许多的未知,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打乱了我们的脚步,打破了我们的计划,让我们不得不学会在变化中寻求发展,这是一种挑战,但未尝不是一种机遇。
 
  北京画院的庚子年,亦是在“变”中生“新”。
 
创作出新
 
  在疫情之初,当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时候,他们用生命换取的生命奇迹,无数次地感染、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那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时期,但是却更看出了中国人民的善良与团结,英雄的胆气与豪气。北京画院的画家们,也被发展的疫情牵动着内心,他们用手中画笔表达了对国家抗疫决心的鼎力支持,表达对抗疫英雄们的崇高敬意。当疫情得到缓解之后,在庚子年的春天,画家们又用画笔捕捉神州大地正在升腾的新气象,为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双胜利,凝聚信心与力量!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北京画院的画家们一直以此为己任,发自内心表达他们的所观所感,艺术由此成为扎根于人民,与更多人产生共鸣的活的艺术,这些画作以特有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时代的记忆,它们的价值甚至已经超越了艺术本身,具有了历史性的意义。
 

社区温情 纪清远 68×10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三月普洱(中国画) 孙震生
 

大地的期盼(雕塑) 蔡玉水
 

谷雨三朝看牡丹(中国画) 莫晓松、李雪松
  
  这一年中,画家们也在不断探寻着新的创作题材,从参与“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北京中轴线申遗主题创作活动,到去井冈山、遵义、苏州、福建采风写生,对于画家们来说每一次的创作都不仅仅只是技法性的发挥,而是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悟融入到创作中,将细微的感情、难以言说的感动外化为、固化为色彩与线条,再去感染、感动更多的人。
 
新楼竣工
 
  2018年时,随着北京画院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建筑体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当时的领导班子在经过各方面的考量,下了巨大决心之后,正式启动了北京画院改扩建工程,拆除了原有的综合楼、地下画库和创作楼。历时两年多,北京画院的改扩建工程终于在庚子年年末竣工了,看着拔地而起的新楼,这里面包含太多人的辛苦与辛劳,尤其是疫情期间,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进度,院领导、办公室的同事们与施工方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进度,时时刻刻不松懈,把生命安全和工程安全放在第一位,终于按计划完成了工程。这座新的综合楼约1.2万平方米,集教学培训、创作研究、画库书库、对外交流各功能于一体。在设计风格上力图通过中国传统造园手法,打造出更符合现代建筑格局的具有中国韵味的园林景观空间。
 

新楼
 
  北京画院的改扩建工程得到了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同志、北京市副市长王红同志、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同志都曾带队到施工工地进行调研和检查,给与工作指导和关心,让工程能够得以安全、高效地完成。
 
  日后,我们将在新楼中开启新的创作、新的讲座和新的交流活动。
 
新展不断
 
  北京画院美术馆庚子年的展览亮点无疑是“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和“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两位来自湖南的有趣的老头儿为灰暗的庚子年增添了新鲜的生命力的色彩,让我们看到天趣的可爱与勤奋的执着。
 
  策展的视角和深度往往决定了展览最终的结果,两个展览都打破了以往的固有的思维模式,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中,我们充分发掘了观众们并不熟悉和了解的黄永玉老先生的木刻版画,在筹备展览的过程中,96岁高龄的黄永玉老先生把他带在身边半个多世纪的木刻作品拿出来,一件件为我们清晰讲述其中的故事。在与黄永玉老先生的一次次的沟通中,在不断地梳理展品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木刻版画是黄永玉老先生一生挚爱的艺术形式,是他艺术之根,这是对黄永玉艺术的“新”认知,我们意图把这份“新”意用展览充分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新”的黄永玉的艺术。展览开展之后,观众们反响极其热烈,他们在展览中从“新”看到了心,看到了黄永玉的艺术之心,也把展览看到了他们自己的心底里。
 

策展团队和黄老一起梳理木刻作品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展览现场
 
  庚子年的齐白石跳脱出了自己的“独角戏”,与他的老师和好友跨越时空在展厅相聚。“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展是我们切换展览视角的一次新尝试,当我们把画、诗和信放入到曾经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人物关系中时,不免感慨这些展品在时间中承载过的真实的情感,确有物是人非之感,也令观众可以从另一个更具人情味的新视角来认知齐白石和其艺术的发展过程。人活在世界上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在关系中人更深刻地认知自己、他人和社会,齐白石也因了各种各样的“关系”,在人情冷暖的世界中,有了自我的成长,自身的价值,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所关注的画作背后的内涵。“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展获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
 
  
  在去年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北京画院美术馆也只能按照防疫要求闭馆,但其实我们的工作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当疫情缓和以后,“封闭”中的工作成效开始突显,北京画院的展览和藏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多个美术馆进行了交流合作,2020年9月19日,“梦还家山——齐白石书画精品展”在砀山县齐白石美术馆举行,2020年9月28日“浑无斧凿痕·对话齐白石——北京画院典藏作品展”在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启幕,2020年10月18日“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 在浙江美术馆开幕,2021年1月1日“月圆天宝,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于苏州博物馆开展。2020年11月30日“京韵华彩——北京画院藏绘画精品展”于宜兴市美术馆开幕。这些展览或许将成为新的合作项目的起点,期待在2021年辛丑牛年中我们能用更多好的展览带给您的生活精彩和惊喜。
 

正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的“月圆天宝,花好年丰:北京画院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展”
 

2020年9月8日“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新书热卖
  
  庚子年北京画院的图书出版开启了新模式,理论研究部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两本备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和《齐白石师友六记》,其中《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更是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度十大好书。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齐白石师友六记》
 
  从学术研究到学术出版物,再到读者喜欢的学术型出版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的人去做,这是庚子年里我们思考的学术出版的新结果。我们负责把握学术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把学术研究做好,做扎实,这是北京画院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和专长。而把出版策划交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来做,在保持学术高度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靠近市场需求,用他们成熟的工作模式,从书籍的装帧设计、版式设计、到线上线下售卖渠道的推广,再到精准的读者群体的营销,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学术研究向读者的有效推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强强联合,学术研究和图书出版产生了1+1>2的叠加性效应,让专业的学术研究随着专业的图书策划成为了更多人在案头、睡前静静品读的内容。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入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度十大好书
 
  新的研究成果,新的书,新的合作模式,我们一直在寻找学术研究走向公众的最佳支点。愿你们与我们在美好的书海和艺术里相遇。
 
云上尝新
  
  “云”是什么?缥缈在天空的云,被我们现代人赋予了科技性、公众性,“云”对于北京画院这样的艺术机构来说,意味着将更多艺术资讯和公众在线上的共享、分享和互动。庚子年的疫情,封闭的是美术馆的物理的空间,却激发了我们在“云”上的新尝试。
 
  从2020年3月开始,我们把本来计划在美术馆展厅中举办的“一幅画的诞生”的展览,以云展的方式在微信公众号中和观众们预先进行了分享,观众们零距离地观看展览,零距离地了解画家们创作的状态,“云”在此时并不缥缈,反而拉近了观众和画家们的距离。这是我们第一次将画家创作和学术研究,在云端进行转化,事实告诉我们,云端的风景更加精彩。
 



“一幅画的诞生”云展
 
  当所有线下的公共教育活动都只能停止的时候,线上的公共教育活动却一直在持续开展,我们邀请策展编辑为公众进行直播导赏,并延续着一直以来的虚拟展厅和微信导览项目,用视频、3D场景、图文语音等多维度丰富云上观展的形式。理论研究部还和美术馆公教部通力合作,邀请院内外专家在云端为公众们解读齐白石艺术、传统中国绘画、美学与生活,生活不会因疫情而停顿,对美的追求也不会因为疫情而停止。
 



云讲座视频
 
  我们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也因在云端的直播,而增加了意想不到的流量,听众们再也不需要跑很远的路程到年会现场来参加,也不用遗憾因为无法参加而错过,只要有一部手机所有专家学者的发言都可以听到看到,还可以一遍遍地回放观看,这种学习方式真的很香。





北京画院学术年会直播现场
 
  庚子鼠年即将过去,无论这一年如何,我们在努力从变化中突破自己,寻找到新的价值点,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尝试用新的办法、新的方式找到您、与您联结上,并把美传递给您。希望在辛丑牛年里,与您继续一起感受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