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美术全才程大利:携“山川”新作亮相北京画院2020-10-16
  程大利在美术界有着多重身份,他从事学术出版,研究绘画理论,进行艺术实践,很多人说他是美术全才。
 

程大利
 
  笔者对于程大利先生最深刻的记忆,是他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谈及自己虽然已年过70,经常炼太极强健身体,让自己整日工作而不觉疲倦。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融会贯通,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谈及程大利先生,美术界往往首先会提及早年间的《江苏画刊》杂志,那是一本为推动中国当代美术作出重要贡献的刊物。尤其是在八五思潮时期及之后的艺术发展,《江苏画刊》都是积极的参与者。
 

1994年的《江苏画刊》
 
  程大利担任主编的时期是1993年至1998年,期间他依然倡导杂志对于新艺术的关注。尤其是这个时期,以《江苏画刊》作为媒体平台,发起了一场关于当代艺术意义长达两年的讨论,对当时正在进行的当代艺术变革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这个时期开始,画刊向国内观众介绍国际重要展览,开辟女性艺术专题等,在整个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画刊对新艺术的支持态度显得尤为突出。
 
  同时期,担任着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职务,程大利又是一个出色的出版人,后来到北京主持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为这个传统的老出版社在中国当代美术出版格局中的重新定位、出版资源的重组等,带来全新观念和气象。
 

程大利《静观风雨》 65x50cm 2018
 

程大利《观霞》 85x53cm 2019
 
  在艺术实践中,程大利很像黄宾虹,都是理论型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大多基于对问题的思考,并不断推陈出新。他与画坛其他艺术家迥然不同的经历,他笔下的中国画,笔墨为先,总有一种宏阔大气的构图,关照笔墨。
 
  2020年10月16日,“笔谭——程大利水墨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展出作品40余件,系程大利先生近五年来的新作,体现了艺术家的思考及其笔墨实践的探索。展览持续至10月26日。





 
  在长期的画论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有着深入消化。意会古人是他的学养,沈周的粗重雄壮、董其昌的平淡从容、新安画派的疏朗简远,皆为其艺术的沃土。
 

程大利《新安诸家入梦来》 45x64cm 2018
 
  静观《新安诸家入梦来》,只觉满纸古意,程邃笔下的干裂秋风,梅清画间的奇险盘曲,皆扑面而来。松弛中得见功力,零乱中亦求整秩。值得留意的是,程大利对先贤的研究并不囿于作品与画论,诗歌中的奇崛雄伟、流动回旋、曲笔隐约的诸般魅力,都成为他营造画面的手法,因此更觉跌宕动人。
 

程大利《晚晴》 100x47cm 2020
 

程大利《听泉》65x34cm 2020年
 
  程大利曾言,“化机在我求自由”。他追求的是无古无今、无东无西的大化之境。因此,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在他眼中绝非壁垒,而是可以自由取舍、参而化之的养分。画家常年赴域外旅行、写生,于欧洲的博物馆中遍览名作,尤喜塞尚、梵高、波洛克的笔法与结构,以及贾科梅蒂雕塑中的空间感与质地。他还将黄宾虹晚年的用笔与塞尚相比较,悟出中西趣味虽异,但实验精神相通的道理。他一手追昔贤人精研丹青翰墨,一手着眼当世胸怀开阔无束,于传统中得深义,于西学间得新知。
 

程大利 《都灵的黄昏》 35x49cm 2019年
  
  正如《都灵的黄昏》,笔墨写出的线条,融合在彩色的斑斑点点之间,朦胧的晚霞笼罩天际。至此,已分辨不出哪一笔是古人法,哪一笔是印象派,只觉得一气呵成,写出了画家彼时的心境。学而无痕,无问东西,艺术何为?畅神而已。



 
  中国画讲究“人”“文”双修,这点在程大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精研画史论著,通读古典哲学,素日里读书、作画、行旅、觅句,颇得古人风范。他又是一个开眼看世界的当代知识分子,一个引领艺术风尚的编辑出版家,徜徉于中西之间,游弋于古今之外,将自己的见识、文心、修为倾注于笔墨之中。因此观其画,故觉雅致、平和、深有奥义。
 

 
  展览开展当天,关于程大利水墨艺术的座谈会在北京画院召开,业界多位嘉宾出席并发表演讲。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主持座谈会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原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原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我在程大利身上体现了一种中国画的发展规律,那就是积淀。他的笔墨,一直在追求中国画大的境界和意味。画面中写生的味道越来越少,沉浸思考的部分越来越多,而且笔墨语言完全融入到他所要表达的意境中去。所以我们看他的画,会感受到古已有之的文人气。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在程大利身上,我看到了四个字,那就是“守正创新”。他的笔墨出自传统,精神却是开阔融合的,视野很宽,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同时,他很好地解决了写生和创作的关系,可以说他是把创作转移到户外、转移到山水造化中去了。
 

薛永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程大利师法古人,对历代名家画论有着深入研究,他在讲传承的同时又着意去表现时代精神,能够将古人的笔墨精神移为我用,作品中笔与墨相互渗透,非常耐看。
 

李小可
 
  北京画院艺委会顾问李小可:程大利能够将最传统的笔墨表现痕迹与结构做到浑然一体。他既有对客观世界感受的表达,同时又强化了笔墨内在表现力的丰富性;能够用笔墨的点、线、皴、染来构成形式美,又能传达出物象之美。
 

孙克
 
  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孙克:程大利对黄宾虹的笔墨有着很深的体会。同样,他也极为注重画家的内在精神和修为。黄宾虹曾说“章法屡改,笔墨不移”。时代面貌虽不相同,但笔墨的精神是要延续的,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一点在他身上体现地很明确。
 

曾来德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
 
  我想用八个字来形容程大利先生。第一是格局,格局是胸怀的体现,程先生是有大格局之人。第二是格调,格调是人格、人品、学养的综合体现,程先生是有高格调之人。第三是丰厚,这是纵向来讲,即从古到今,程先生是文脉传承有序之人。第四是丰富,这是横向来说,程先生涉足广泛,而这些修养均能从他的作品中映射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