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 > 展览回顾 > 详情
云看展 | 一幅画的诞生:牛朝《黄岳逸游》2020-04-14



  牛朝,字弈樵,斋号松吟草堂,1967年生于陕西吴堡。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我怎么创作《黄岳逸游》

牛朝 黄岳逸游 2019年 220cm×150cm 纸本水墨
 

《黄岳逸游》局部
 
  黄山是中华大地第一奇山,亦可以说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山岳,它集山岳的各种美于一身,历代亦多有文人、画士于此咏之画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经两次游历黄山,在《徐霞客游记》中,他对这两次难忘的探险旅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和徐霞客一样,我亦于秋冬两次游览黄山,第一次游黄山是2009年秋天,山上住了几日,每天沉浸于黄山“五色纷披,灿若图绣”的美景中,一直不能图画,下山后咏得四首七绝,聊表对此行的感怀。《西海大峽谷》:“栈道凌空路去辛,仙山压面艳惊人。穿山迅雾连行路,百变峡中瞰涧峋。”《黄山秋韵》:“梦笔秋山自古扬,丹红翠绿共橙黄。无开莲蕊足称丽,始信峰前啸壑常。”《黄山神思》:“持云做练舞长寰,借壁为帛画黟山。妙笔生花非是梦,樵人放旷醉云闲。”《排云亭微雨》:“拂容淡雨眼迷离,伴岳虬松舞倏移。何必急步前行去,排云坐望散云迟。”
 
  如何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创作黄山,近年来久久萦绕于心,一直不能动笔,因为前有渐江、石涛、梅清等古代名家的杰出作品,可谓珠玉在前,后有许多描绘黄山的俗墨,可谓前车之鉴。我也陆续画过几幅黄山题材的作品,如《溪山话雪》《雪霁闲琴》,在《雪霁闲琴》图中还题跋:“万籁雪寂,百鸟皆息,携友操琴于黄岳之巅,为余数梦之境,日后必当往之。”诗曰:“梦里时常渡杳山,寒原雪霁锁烟霏。无踪野旷飞鸟寂,逸士幽岩对玉徽。”2014年冬天雪后,再次于黄山小住,每日在山上游赏,不能动笔,皆因黄山太美了,如果思虑没成熟,匆匆动笔,只恐落入俗套。为此这两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画好黄山,画出自己心中的黄山。《黄岳逸游》只是个开始。
 



写生画稿
 
由《黄岳逸游》延伸出的话题
 
幸福的职业

 
  任何一种职业,只要你发自内心喜欢便是合适的,画家是相对比较单纯的职业,对我来说是幸福的职业,也是最适合我的职业。
 
自幼习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父母对我的爱好给予了鼓励与支持,小时候父母从别处找来《芥子园画谱》《唐寅画集》等让我临摹,可能从那时起内心就埋下了传统绘画的种子。
 
  自己多年来对绘画始终付诸坚持与努力,有幸进入北京画院,成为一名专职画家。进入北京画院之前,我从事了很长一段时间与绘画没有关系的律师工作,好在初心使然,一直没有放弃绘画,没有放弃对绘画标准的要求。
 
兴趣广泛

 
  画画之余兴趣还算广泛,诗词、古琴、太极拳、羽毛球等,只要有时间都会涉及,围棋以前也玩,近年来没时间玩了。绘画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的,所以其他爱好只能择时而为了,但自己感觉这些爱好对绘画创作帮助很大,可以让自己的创作更润泽丰厚,会增加更多的创作灵感源。
 
实现了少时梦
 
  “勿忘初心”我想是做到了,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因特殊原因从事了别的工作,但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坚守,实现了少时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我想这便是初心的力量,现在想来依然幸福满满,相信初心,感谢初心。
 
“曲高和寡”
 
  俗话说“曲高和寡”,我理解的绘画是“小众”的,真正的绘画作品是对自己心灵负责的,对真善美负责的,对传统经典文化负责的,而不应考虑别人的想法,要做到心无旁骛,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创作出的作品才是“大众”的作品。
 
对待绘画我是认真的
 
  对待绘画我是认真的。因为绘画创作是自己的一种生命状态,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乎真善美的,所以是严谨的,但是,严谨不是严肃,我所有的严谨创作,都是在松弛的状态下完成的。
 
  现实有看到的现实和感受到的现实,艺术创作要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如苏东坡看到此“赤鼻”,可以联想到彼“赤壁”,才能创作出千古绝响赤壁二赋,柳宗元被贬炎热的永州,可以写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荒寒意境......这 些创作都与当时身处的现实没关系,但是,却与自身感受的现实有关系,都是自己对生命自然的感悟,综合而成的一种真实的生命表达,这是最高级的艺术创作形式。
 
任其来去,任其生发
 
  “渐修”和“顿悟”是一种辩证关系,如果要我必须选择其一,或许创作中顿悟的成分多一些。当然所有的顿悟,必须要有大量的渐修做基础,只是有些人的渐修时间长一些,有些人可能一生都在渐修当中,终不识顿悟为何物。我觉得顿悟不是能追逐到的,只能顺乎自然,任其来去,任其生发,只是它来时,你需及时捕捉。
 
对美的追求方向不会改变

 
  每一幅作品都如自己的孩子,每一幅作品都是自己当时生命的表达,有些作品创作完成的当下还是比较满意的,但随着自己一点一滴进步,后来再看时,对前面的创作总是感到一些小遗憾,艺路漫漫,不断创作,不断修正,不断前行,这种情况应该要相伴一生。但是, 每个时期亦总有几幅作品,回头看时,依然欣欣然。
 
  对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自始至终我会秉持着学习、感受、弘扬传统绘画的态度,去追求正大、含蓄、雅致、包蕴的美,风格会有所变化,但对美的追求方向不会改变。
 
自然而然的心迹
 
  无论水墨还是青绿的表达,其实就是当时自然而然的心迹,就像素菜吃多了想吃一些荤菜一样。当然,我的主要风格还是以水墨为主。中国画形式多种多样,无论何种形式都有它独特的美感,都应该尝试去体会、表达。
 
自己更喜欢画小一些的作品

 
  无论大幅还是小幅作品,无论横幅还是竖幅作品,一个画家皆要有能力驾驭,但是,不能单纯以画大画为能事,作品的大小要与表达的内容意境相关,作为中国画来讲,或许更适合小幅。我自己更喜欢画小一些的作品,如册页、手卷等,这样会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把自己 的感受表达出来,不至于把作品变成长时间的机械制作。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汇入传统绘画大河中的一滴水
 
  我觉得我作为一个当代人,无须努力便是一个当代画家,我需要努力的是真正认识传统,汲取传统当中的养分,成为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国画家。我认为无论你的画以何种面貌呈现,最主要的是你建立的基础是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西为中用,否则,你便是“香蕉人”,作品是“香蕉画”。我的目的很明确,继承、创作出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成为汇入传统绘画大河中的一滴水。
 
抱朴守真、道法自然
 
  庄子有言:“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华文化从来都是追求本真、质朴、简淡的,即常言的抱朴守真、道法自然。任何事物之发展都有相似之规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艺术逃脱不了此规律,作为艺术之一种的中国画亦然,正所谓文绚归素。我自己的创作亦是在此理解上进行的,或许自己的修为还不够,所以还要继续努力,探索前行、坚守“朴素”之路。
 
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总的来说,创作过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虽然会有一些短暂的困顿,但好像没感受过特别的“艰 难时刻”。因此,大部分创作过程像是在山中悠游,顺其自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技进乎道,是每一个画家的追求
 
  刚刚结束的全国美展可以证实,“技”还是主要标准,几乎所有参展画都在拼技术,甚至是拼电脑PS技术。当冷静下来,回头看时,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绘画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拥有良好的技术吗?
 
  当然不是,技进乎道,是每一个画家的追求。我想夯实积淀综合的学养,便是突破“技术”壁 垒的良药。
 
理想的山水画

 
  理想的山水画是用自己的画笔创造一个纯净、宁静的世界。如张孝祥在《过洞庭》一词中描述的境界:“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承袭传统之美并不断创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心无旁骛地创作自己的山水境界。
 
当下山水画浅表化
 
  中国的山水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千人一面,故步自封,仅限于跟老师学习了一些表象的东西,沿袭了老师的画貌,却没有致力于个人语言的创造,没有致力于个人潜能的深挖。画画似流水线作业,每天在重复着自己、重复着老师,造成当下山水画浅表化,没有思想,没有内涵。
 
在急躁中沉淀自我
 
  帮助他人包括自己,在繁忙中冷静下来,在急躁中沉淀自我,从对世界无尽的奢求、烦恼、彷徨不安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然,关照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