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主题讲座 > 详情
【讲座】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黄河形象2021-11-29

讲座题目
 
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黄河形象

詹建俊、叶南 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 280×435cm,332×285cm,280×435cm 布面油画 2009 中国美术馆藏
 
主讲人

 
  魏祥奇,1983年生于安徽砀山,2013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郎绍君研究员。现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策展人。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当代美术理论批评与写作,在中国美术馆和海外执行策划和策划了多个主题性、学术性展览项目。
 
讲座介绍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刻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发表两周年的日子里,中国美术馆精心策划了“在激流中前进——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从自然的黄河、历史的黄河,到精神的黄河,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黄河形象展现出丰富的视觉面貌。以此次展览为引,讲座从黄河在历史上屡屡泛滥成灾,到1930年代因为抗战炸开河堤形成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黄泛区讲起。也是在同一时期,身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冼星海和光未然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使黄河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抗争精神的象征。之所以如此,与中国共产党在黄河的一级支流延河边上的延安建立革命政府息息相关:是黄河水养育着我们的人民和战士,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托举着民族解放的希望。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非常重视黄河水利建设,黄河主要呈现为被治理的形象。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在图像上主要呈现为两个特征:一个是凝重深沉的河,一个是奔腾不息的河。前者营造出中华民族饱经忧患的情感基调,寓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息的生命力;后者象征着改革开放奋勇向前的开拓精神。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高屋建瓴地指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此,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了“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作。如何理解和深刻认识黄河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创作出有时代高度和思想深度优秀美术作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石鲁 转战陕北 纸本 水墨设色 238cm×218cm 1959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钟涵 东渡黄河 布面油彩 1976-1978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