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研究文章 > 详情
北京画院美术馆教育工作发展分析与探索2013-11-14
作者:陈倩

 

    北京画院美术馆作为公益性机构,为充分发挥其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教育职能,加强公众参与性,增进民众与美术馆之间的联系,更有效的发挥美术馆德育作用,北京画院美术馆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根据自身的办馆宗旨和学术定位,形成了北京画院美术馆的特色教育策略。随着美术馆和博物馆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未来公共教育部分在美术馆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打破从前被动式、封闭式的教育工作状态,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做好社会与美术馆之间的纽带。北京画院美术馆秉承这种观念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形成了比较系统和稳定的教育工作机制,比如:北京画院美术馆配合学术研究部为专业人士打造的“齐白石艺术研究系列讲座”和“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讲座”已经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并在此基础上,计划增设“李可染艺术研究系列讲座”。这些系列学术讲座追求高品质、高品格、高品位,努力把系列讲座打造成为北京画院公共教育工作的品牌性活动。
 
    但是,新形势下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提升和改进的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美术馆教育功能,转变教育理念、拓展教育方式,要在活动形式和项目上不断的革新和充实新的内容。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的同时,有必要继续思考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努力开辟新思路,探求新的发展空间。以下几点为未来北京画院美术馆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 扩大宣传,拓展多种传播形式
    在举办各项教育活动中,我们向参与者发放北京画院公共教育活动信息回馈表,调查显示“团体组织”和“电话预约”的方式在本次活动的宣传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这表明我们的教育工作已经认识到主动联系、组织社会机构和团体,充分发挥了北京画院数据库的作用。但是媒体宣传方面(互联网、报纸、电视宣传等)以及“别人介绍”和其他方式等方面还比较薄弱。这说明我们的活动目前在社会圈子中人际影响还没有发挥出作用。因此,以后工作的宣传方式应当在大众传播的基础下,加强人际传播。在以后的具体工作中加强美术馆与高校的联系,把教育信息通过教师传播给学生。加强与学生社团领导的沟通,把活动预告贴入大学生群体密集的BBS中,提高学生口口相传的力度,充分发挥和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利用一些圈内人士互相交流的网络平台,比如现在北京青年文艺爱好者都喜欢在“豆瓣”上关注艺术展览、讲座、活动信息。美术馆可以申请豆瓣小站,建立自己的活动圈子,及时发布展览和活动信息,上传活动海报、活动总结和活动图片,设置采集建议和收纳点子区,扩大自己的关注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培养一批美术馆忠实的爱好者。大众传媒方面应积极和美术馆的合作媒体加强合作,制造出广泛层面上的影响力,培养潜在观众。根据不同的群体开发出不同形式的宣传方式,提高媒介的宣传效率,是下阶段公共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 关注特殊群体,扩大教育活动的受众范围
    在过去的教育工作中,北京画院一直致力于开发不同的教育受众人群,并按职业、年龄等多重因素划分观众群体,并采用相适应的活动形式。在教育活动中未成年人居主体地位,在过去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跟很多少年儿童学校、少年宫建立联系,举办各种灵活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在社会上收到了好评。在新的公共教育计划中将继续加深与中小学的互动关系。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是进城务工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贫困家庭的子女,孤儿,希望小学的少年儿童,残疾儿童,这些弱势群体更需要关心、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美术馆应辅助社会各教育机构给予他们关爱和美的教育,潜移默化的慰藉和感化他们。在具体教育工作实施中,我们可以加强与北京市特殊少年儿童学校、在京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希望小学等主动建立联系,开发一些适合他们的主题教育活动,做好弱势群体的德育工作。
 
(三) 开发相应的教育活动产品和学习辅助资料
    为了更好的配合教育活动,美术馆教育部门还应该配合活动开发一些教育活动产品和学习辅助资料。比如,我们配合“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展览系列,结合展览内容馆设计了“北京画院公共教育绘画纸”,作为教育机构及艺术爱好者参观过后的课程体验。“绘画纸”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原作呈现;二是作品的基本信息和相关知识点说明,帮助公众扩展美术知识;三是对艺术作品再创作的导语;四是留给观众发挥想象力动手绘画的部分。探索开发北京画院公共教育“资料袋”,资料袋包括教育工作人员编写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图文并茂的导览册,比如针对北京画院常年设置的齐白石作品展览,我们可以按照参观者的年龄阶段划分选择图片和文字方式设计参观导览册,设计一些拼图、手工资料,这样参观展览的小朋友们便可以在登记领取物品之后完成绘画纸和手工资料,将自己的作品贴进“小画家作品展览”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开发一些适合教师带进课堂的“资料袋”,“资料袋”中包括美术馆介绍、“大匠之门”印帖、展览信息、展览宣传海报、展览作品展示、作品说明、艺术史背景、美绘读本、教学幻灯片、DV视频、Flash动画制作、手工制作卡、手工制作示范片,“资料袋”可以事先在美术馆的教育基地试行,采纳收集意见后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并进一步推广使用,帮助老师将展览带出博物馆,走进校园,拓展美术馆教育渠道。我们还应积极参与区教研中心公开课内容的商议和制定,在扩大宣传的同时,拉近孩子们与美术馆的距离。
 
(四) 大力发展学生卡制度和“美术馆之友”制度
    为了加强美术馆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工作,我们设计了北京画院美术馆学生卡并且向多所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免费发送,学生们凭卡可以免费四次参观北京画院举办的所有展览。在以后的工作教育中,将继续发展学生卡制度,并增设亲子卡制度。除了主动去学校发送之外,还可以建立网上申请,与大中专学校的学生文艺社团合作,有组织向他们发送学生卡。观众在参加北京画院举办的教育活动时,填写资料也可以申请学生卡,拓展多种申请办卡渠道,大力发展学生卡制度。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了解美术馆、走进美术馆,扩大美术馆的受众范围和潜在观众,更好的发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加强馆际合作,完善美术馆之友制度。北京画院美术馆“美术馆之友”由馆外热心美术馆工作并愿为之做贡献的各阶层人士组成。“美术馆之友”组织的任务在于联系群众,普及艺术知识,向社会推介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览并及时反馈群众意见及要求;了解社会动态和展览信息,帮助美术馆开展业务工作,发展学生卡制度、美术馆之友制度可以增强美术馆的社会基础,以利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更好地发展美术馆事业。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是在参考各博物馆和展览馆的教育工作的优秀经验下,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目前取得的工作成果上的进一步思考和改进建议。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旨在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形式和活动项目,发挥美术馆独特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艺术文化内涵,更好的做好社会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