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研究文章 > 详情
京派绘画的价值重建2013-11-14
作者:宛少军
    20世纪特别是上半期,中国画坛上京派绘画、海上画派、岭南画派呈现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对20世纪的中国画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些年来,在对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回望与梳理中,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学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学术成果,并理所当然地被书写进美术历史。相比较而言,惟有京派绘画被基本忽视,美术学界似乎遗忘了他们的历史存在。曾经在中国画坛具有举足轻重之影响力的京派绘画大家名家如陈师曾、金城、陈半丁、胡佩衡等越来越被淡忘,像郭风惠、邵逸轩、秦仲文等几乎被人遗忘,很多画家几乎找不到有价值的资料和线索。当然,近几年来,已有为数不多的学者开始对京派绘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但总体来说,关于京派绘画的研究还处于零散的状态,一些学者对京派绘画的研究还多半出于自己个人的学术兴趣和识见。从整体上说京派绘画研究还没有得到美术学界的有效关注,其历史的价值与意义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和学理上的深入辨析。时至今日,在20世纪中国美术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中,京派绘画似乎还是一个空白。何以如此呢?
 
    可能有的人至今还对“京派绘画”这个概念是否能够成立甚至存在心存疑虑。在世界美术史中画派是经常出现的重要且也习见的美术现象,常常是推动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一个画派的产生、形成和确立必须具备三个重要条件:追求共同的艺术理想、一个画家群体、作为一个艺术群体所表现出的明确的艺术风格或艺术趋向。中外美术历史上关于一个画派的确立或概念描述大约有两种情形:一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记录。历史上某些画派的形成从一开始出现就是有某一个画家群体提出了自己明确的艺术主张、宣言或口号,并且很快或逐渐形成了相互近似的艺术语言风格,并以此带动、形成了某个时期、某个地域的主要艺术面貌,或以此与别的流派、群体拉开距离,成为此时此地重要且独特的美术现象,从而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并为社会所认识和接受,由此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事实被当时和后世所记录、研究和书写。比如印象派,就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有一群画家如马奈、莫奈、德加、雷若阿、毕沙罗、西斯莱等相处在一起提出自己的艺术主张,他们共同崇尚室外写生,主要以表现大自然丰富真实的光色效果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逐渐形成了基本面貌近似的技法表现语言和形式。他们以共同的追求和艺术面貌出现,多次举办展览,在艺术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并影响了世界美术史的发展历程。尽管印象派这个词是一位记者在评论中首先创造出来使用的,但印象派画家们索性拿来命名自己的画派。于是印象派作为一个实时发生的画派而被写进美术史。在中国美术史上如“新安画派”、“决澜社”、“长安画派”等也是如此。
 
......部分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