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到1966大事件2013-09-19
作者:北京画院
1956年 
 
二月
   
       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画家陈半丁、叶恭绰共同提交“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议案,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
 
六月
 
       6月1日,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会议,通过了文化部提出的“北京与上海各成立一所中国画院”的报告。文化部指派李长路会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华君武,上海美术家协会的赖少其筹建北京中国画院,具体工作由方秀桐协助李长路组织实施。
 
十月
 
       10月,崔子范调入文化部,参与筹建北京中国画院;陈亚平由中央文化部艺术科学院调入北京中国画院筹备处;王华南调入画院。
 
本年
 
       叶恭绰先生为正在筹备中的北京中国画院购得一批精刻善本书。其中有康熙年间精刻本《佩文斋书画谱》《历代题画诗类》《墨池编》《梅花喜神谱》《汉溪书法通解》《四铜鼓斋论画集刻》等。
 
 
       王雪涛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赴欧洲访问,在法国曾会见著名画家毕加索。
 
1957年 
 
二月   
 
       2月,启功受叶恭绰的委托,到上海拍摄画作,同时了解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情况,并与谢稚柳、沈尹默、潘伯鹰、吴湖帆、刘海粟、马公愚、唐云、白蕉等进行了交流。
 
五月
 
       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在中央文化部礼堂召开成立大会。大会由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主持,中央文化部部长沈雁冰致辞,并宣布北京中国画院负责人名单。中国第一座新型的社会主义画院――北京中国画院宣告成立。郭沫若、梅兰芳等三百多位文化界、美术界的知名人士及李济深、邵力子、陈铭枢、章伯均、陆定一、何香凝、江丰、沈雁冰等有关领导,以及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参加了大会。周恩来总理亲自出席成立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希望北京中国画院今后能够团结中国的画家,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吸收外国绘画的长处,努力创作,加强研究,不断提高,培养后代,让百花齐放,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的新美术而斗争。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民族绘画的深切关怀,指明了画院的发展方向,规定了画院是创作、研究和培养人材,努力提高和发展我国美术事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学术机构。郭沫若赋诗题词祝贺北京中国画院成立。
 
        画院成立之初,画家由文化部直接聘任。当时入院的有齐白石、叶恭绰、陈半丁、于非闇、王雪涛、胡佩衡、惠孝同、吴光宇、秦仲文、汪慎生等著名画家。同时,还聘请了一些著名画家作为院外画师。齐白石任名誉院长,叶恭绰任院长,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任副院长,崔子范任副院长兼秘书长。同时组成院务委员会。院务委员会主任:叶恭绰,副主任:陈半丁、于非闇、徐燕孙、叶浅予、胡佩衡、王雪涛、张仃、胡蛮、邵宇、蔡若虹、崔子范、石鲁。画院地址在地安门外沙井胡同5号。北京中国画院在建院之初,直属中央文化部领导,从1958年第三季度起,中央文化部将画院下放到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局领导。
 
八月
 
       8月,王友石调入画院。后担任党组成员和院务委员。
 
九月
 
       9月16日,画院名誉院长齐白石去世,享年93岁。
 
十月
 
       10月,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画院山水画组”(胡佩衡、关松房、惠孝同、周怀民、吴光宇、林冠明、郭传璋合作)创作了《岱宗旭日》;“画院花鸟画组”(王雪涛、胡絜青、洪怡、屈贞、徐聪佑、于非厂、溥毅斋)创作了《松柏常青》,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献给苏联政府的礼物。
 
十一月
 
        11月,大型中国画学术季刊《中国画》(季刊)创刊。由《中国画》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人民美术出版社珂罗版印刷,新华书店,国际书店发行。《中国画》自第三期起,归北京中国画院领导编辑工作。
 
本年
 
       尹瘦石任画院副秘书长。
 
       颜地调入画院。曾任山水画创作组组长。
 
       周元亮被聘为画士。
 
       汪慎生为毛泽东画花鸟册页12幅。
 
 
1958年    
 
二月
 
       2月,古一舟、惠孝同、周元亮、陶一清、何镜涵、松全森等六位画家合作《首都之春》(770×4600㎝),反映了解放后新中国首都的巨大变化。
 
五月
 
       5月,溥松窗调入画院。
 
七月
 
       7月,娄师白调入画院。
 
九月
 
       9月1日,画院开办业余进修班。共招收学员110人,分山水,人物,写意花鸟和工笔花鸟四个班。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绘画方法和文艺理论。教学期间贯彻了文艺思想和绘画技巧同时进行的方针,并且采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授传统绘画技法和现场写生并行,由浅入深。进修班计划两年毕业,学员大多是中小学教师和美术工作干部。办班的目的主要是使学员学到一些国画基础知识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等。
 
       9月,肖毓明调入画院。
 
十月
 
       10月18日,画院兼职画家姜燕被派出国,参加访问阿富汗和阿拉伯共和国的文化代表团。因飞机失事遇难。
 
十一月
 
       11月,何镜涵被聘为画师,调入画院。
 
本年
 
        马晋、吴光宇、屈贞、郭传璋、林妹殊被聘为画师。
        溥毅斋被聘为画士。
 
1959年 
   
七月
 
       7月3日,副院长于非闇去世,享年60岁。
 
       7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齐白石作品选集》,收录作品100余幅,印章100余方;画院业余进修班结业。
 
       秋,韦江凡调入画院。
 
十二月
 
      12月,《中国画》第6期(总第21期)停刊;于非闇遗作展在北京北海公园画舫斋举办,共展出绘画精品138件。
 
本年
 
      画院继举办业余短期中国画进修班之后,又分别举办了两期长时间的专业进修班,为一些省市美术院校培训高级美术人才。
 
      马晋创作《公社牛场》。
 
      关松房三赴云南、东南、东北写生考察,创作出《玉龙吉雪》《乌江天险》《遵义会址》等作品。
 
1960年  
 
二月
 
      2月,画院制定国画大跃进规划。在业务方面,计划一年内完成国画
 
      150幅;为满足群众、国家以及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等需要的绘画作品
 
      1000幅;计划一年写出70万字左右的国画理论书籍一部;提倡画家个人带徒弟50——100名。
 
三月
 
      3月27日,“马晋风筝观摩会”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办。
 
四月
 
      4月18日至5月5日,北京市文联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在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举办“北京中国画展”,展出作品130件,其中大部分是北京画院画家的精品力作。
 
 
      4月23日,北京市文联在北海公园举办“北京市‘五一’美术展览”,画院大部分画家参加展览。
 
六月
 
      6月17日至7月31日,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举办。胡佩衡、陈半丁、秦仲文、溥松窗等画家的作品参加展览。
 
七月
 
      7月,画院举办第一期国画进修班,招收学员为全国各地高等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为学制2年。
 
本年
 
      画院老画家沿长征路写生。徐燕孙、吴镜汀、王雪涛、关松房、吴光宇、胡佩蘅、周元亮、周怀民、秦仲文、马晋、惠孝同、颜地、溥松窗等参与了《长征万里图》的创作。
 
1961年   
 
二月
 
       2月,画院举办“迎春画展”,共展出书画作品101件。
 
十月
 
       10月,画院举办第二期国画进修班,目的是为画院培养高级国画人才,计划在2—3年内招收10名学员。1961年入学的学员有吴休(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王庆升、王培东、李颖、田镛(四人通过考试被录取),为部队培养的人才有:杨刘章、彭祖华、李智。为北京美术学校代培学员李润生。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师傅带徒弟、个别传授、课堂讲解、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学制四年(实际上提前一年结业)。画院专业任课教师有:陈半丁、马晋、胡佩衡、秦仲文、吴镜汀、惠效同、关松房、吴光宇、王雪涛、汪慎生等;院外授课教师有: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郭味渠、傅抱石、黄胄、董寿平等。班主任由韦江凡担任。
 
 
本年吴休调入画院。
 
 
1962年     
 
二月 
 
       2月3日,画院举办“迎春画展”,共展出作品111件。
 
六月
 
       6月,马晋在北海公园画舫斋举办画展。
 
八月
 
       8月6日,画院举行“北京中国画院国画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
 
九月
 
       9月,马泉、张仁芝、王文芳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后进入画院进修班学习、深造并留院工作。
 
本年
 
       陈半丁、潘絜兹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
 
       院务委员胡佩衡去世,享年70岁。
 
       副院长徐燕孙去世,享年63岁。
 
       王铸九调入画院。
 
       尹瘦石从哈尔滨艺术学院回到画院。
 
1963年  
 
三月 
 
       3月,画院主办“春季国画展”,共展出49位画家的91件作品。
 
九月
 
       9月,赵枫川带画院新老画家到京郊戒台寺、潭柘寺秋游。周思聪、姚增朴由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进入画院进修班学习、深造;马泉的作品《还我山河》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年画的形式印制百万份发行全国。
 
十月
 
       10月,秦仲文受中央美术学院之聘,任校外画师,共带8名山水画研究生。画院青年画家开赴密云县参加“四清”运动,进行访贫问苦,扎根串联活动。
 
本年
 
       关松房、秦仲文举办联合画展。
 
       王培东的作品《荷花图》入选“中国青年画展”赴法国展览。
 
      《秦仲文山水画集》由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张仁芝的作品《越南女民兵》《密云水库》参加北京市美术作品展。
 
 
1964年   
 
五月
 
       5月,张仁芝、周思聪、马泉、王文芳、姚增朴、吴休从“四清”前线回京接受创作任务。
 
六月
 
       6月,马泉、姚增朴在北京西山与刘凌沧、刘继卣合作《红楼梦》组画。
 
九月
 
       9月25日,画院举行“北京中国画院干部进修班结业典礼”。周怀民、王雪涛、周元亮、秦仲文、吴光宇、崔子范、吴镜汀、王华南等参加了典礼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十月
 
       10月,文艺整风运动开始,崔子范被撤消北京中国画院党支部书记的职务。
 
十一月
 
       11月,王友石的《冬云》、王雪涛的《甘果供万家》、王文芳的《敢叫日月换新天》、韦江凡的《送上门》、吴镜汀的《丰沙线上》、吴衍休的《写家史》、张仁芝的《密云水库》、周思聪的《售票员》、周怀民的《长江大桥》、何镜涵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张仁芝的《炉前》参加“第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
 
十二月
 
       12月,画院第二期国画进修班提前一年结业。吴休、王庆升、王培东、李颖、田镛、张仁芝、王文芳、马泉、周思聪、姚增朴留院任专职画家。
 
本年
 
       赵枫川任画院院长。崔子范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
 
       马泉代表画院及北京市年画工作者出席“华北年、版画工作会议”;作品《毛主席夸咱枪法好》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百万份发行全国。
 
       画院进修班学员整理《王雪涛语录》《吴镜汀语录》《秦仲文语录》《叶浅予语录》等,油印成册。
 
 
1965年 
 
二月 
 
       2月15日,张文新调入画院。
 
       2月23日,庄言、辛莽调入画院。
 
       2月,马泉、张文新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年画创作组”,赴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延安体验生活。
 
七月
 
       7月1日,画院编辑的《北京画报》试出刊。画报编辑为刘迅等。
 
八月
 
       8月,赵志田调入画院;宇文洲分配到画院。
 
九月
 
       9月,耿玉琨调入画院。李起调入画院。
 
十月
 
       10月,马泉、张文新、周思聪等集体创作百余幅连环画《焦裕禄》发行全国。
 
十二月
 
       12月10日,潘絜兹调入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同时兼任《中国画》杂志主编。
 
本年
 
       华北地区年版画展览会在工人体育馆召开,马泉等作为代表参加会议,赵志田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在民大会堂受到刘少奇主席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党支部成员、院务委员王友石去世,享年73岁。
 
       画院增加油画、雕塑、版画等专业,北京中国画院更名为北京画院。
 
       陈日新任艺术室主任。
 
       钱松岩来画院讲学、交流。
 
 
1966年    
 
四月  
 
       4月,崔子范调山东工作;王绍明调入画院;杨达林调入画院。
 
六月
 
       6月,崔子范返回北京参加“文化大革命”。
 
八月
 
       8月,画院大部分画家参加“四清”运动后,返回画院。
 
       8月28日,溥毅斋去世,享年65岁。
 
九月
 
       9月3日,王铸九去世,享年66岁。
 
本年
 
       张仁芝与李颖合作大幅素描《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入选“纪念焦裕禄全国专题画展”,并在《美术》杂志封面发表。
 
       赵志田为白求恩纪念馆创作《白求恩为群众治病》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