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寻梦——余友心绘画精品展

  • 展览时间: 2012年10月24日 至 2012年10月29日
  •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西藏书画院
  • 展览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一二层

       为了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推动当地美术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祖国各民族之间优秀文化的交流活动,北京画院组织专门的学术力量策划了“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邀请展”,“雪域寻梦——余友心绘画精品展”将成为此次系列展览的首次展出。展览于2012年10月24日至29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与公众见面。此次展览活动由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西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美术家协会、西藏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西藏书画院共同主办。全面展出余友心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赴藏后的艺术创作,并按照创作题材和内容划分为“天界舞者”、“雪域之灵”、“密宗意境”等板块。共展出余友心先生历年创作的艺术精品六十余幅,可以使首都观众近距离的观赏到清新、纯粹的西藏高原当代艺术。

 

       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系列展作为北京画院今年新推出的系列展览项目,力图通过组织策划展览,举办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在首都为少数民族地区著名艺术家搭建学术的展示平台,也可以使广大的普通观众可以足不出户的欣赏到边远地区优秀的文化作品,今后将每年将持续举办下去。

 

      “雪域寻梦”是余友心先生对自己赴藏三十余年艺术追求最好的阐释与自我解读。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迷恋在创作中追寻梦境。令全身心融入西藏神奇的自然与人文之后才有的激情涌动,使我在梦中长醉不醒”。 早在1982年,余友心便离开学习、工作、生活二十多年的北京,开始在西藏的生活,也从此与西藏地区本土的民族艺术、宗教艺术结下不解之缘。那个时期他与友人一起走遍了青藏高原的雪野山川,访过无数的农牧人家,也向各个地区不同教派的许许多多大小寺院顶礼膜拜、虚心求教。带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家所独有的激情,余友心投入到雪域充满神秘色彩的圣山大川和饱含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生活。余友心的艺术创作涉及题材非常广泛,既有自己对于佛学的认识也有对西藏自然风光的描述,但是作品所追求的意境却远离都市文明,回归到关注人本、自然的角度,让我们认识到一丝反朴归真不同于内地画坛的画风。

 

       余友心先生不但是一位走西藏高原走出来的优秀艺术家,更是一位西藏当代美术事业的推广者。他在兼顾自己艺术创作的同时,立足于西藏本土宗教艺术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曾编著西藏民间艺术丛书《绘画唐卡》,成为艺术界和广大美术爱好者了解西藏唐卡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另外,自从西藏和平解放后美术事业发展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改革开放后,这种情况有所好转,西藏美术也开始了从神本到人本的转化过程。在余友心的培养、带领下,一大批西藏本土的画家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的作品不断走向世界舞台展示着今日西藏艺术的风采。

 


附:艺术家简历

 

余友心


       1940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82年定居西藏拉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藏书画院艺术顾问,原西藏美协副主席。


     作品《神湖之滨》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归牧》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高原天宇阔》、《阿嘎歌舞》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天海》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浮月》获台湾隔山大奖赛铜奖。《冷暖自知》(合作)获中国水彩画大展金马奖,《天上宫阙》入选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京丰宾馆收藏。曾赴港、澳、台、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 

   
        历年代表性创作有布面重彩《珠穆朗玛峰》系列,《圣山神湖》系列,《大美西藏》系列,以及《辉煌的虚空》系列,《密宗》系列,《灵修》系列等。水墨创作有密宗双尊系列《乐空双运》,神女系列《金刚空行》、《天界舞者》,牦牛系列《雪域之灵》,和《喜马拉雅大山水》系列等。


    主要著作有西藏艺术卷集之《绘画卷》、《民间工艺卷》,西藏民间艺术丛书《绘画唐卡》,西藏文艺志之《美术篇》,《西藏现代美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