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3时,由北京画院、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主办,邵大箴先生担任学术主持,雅昌文化集团、财团法人晟铭文教基金会、艺术家杂志社协办,北京画院美术馆、羲之堂承办的“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李义弘先生四十八幅1988年至近期从媒材实验出发、十分具有可观性的「现代水墨」作品。此次展览,李义弘先生以自己的艺术探索历程和创作成就与大陆的美术界及广大观众进行交流,为观众了解台湾的水墨创作、增进两岸艺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李义弘,字在川,1941年生于台南,曾获中山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至2007年退休,为台湾艺坛颇受尊崇的水墨大家。
李义弘的水墨绘画历程可谓从传统内的变革维新走向现代性的确立。早年拜师江兆申「灵沤馆」门下,然而李义弘的绘画创作戮力走出个人形式的新局,摆脱了旧文人画过分强调笔墨程序和满足于表现客观外貌的桎梏。尤其2000年之后,李义弘开始展现大气开阔的笔墨构成,长年热爱的摄影更成为辅助创作的重要部份。他既有科技眼、又富文人情,且致力于对笔墨、媒材、技法的开拓与实验,著名艺术史学者萧琼瑞将李义弘视为「民国以来水墨创作三大路向的集大成人物」,更认为他标示出一种时代阶段性的创作成果,具有重大里程碑的意义。
知名美术史论家,同时也是本次李义弘北京首展的学术主持邵大箴表示:「李义弘运用变革时代所提供的各种可能和接纳各方面养分,滋育自己的创作,其绘画所呈现的面貌自然便是传统、现代和个性的自然结合……其艺术创造基于现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超越现实,有浪漫的情怀,语言融质朴与典雅于一体。」
虽然藉助摄影呈像,李义弘仍以个人长期累积的笔墨创作为主,在模写与自创中,进行主观而表现性的转化,就过程来看,他似乎有意地想以「光」作画。李义弘许多风景近作,尤其以水石为题的系列,实际上便是在「光」这个主题下持续发展出的。而他以此完成的画面,有的如散列的晶体丛集之状,或是如同万花筒中,许许多多透光碎片乱序组成的无定形与非几何构造。在近作「金色海岸」系列中,景物因为光照而形成的戏剧性对比与反差,更令观者着迷不已。著名艺评家暨策展人王嘉骥指出:「虽受眼疾所苦,李义弘老而弥坚,反而藉助光学和数字影像的视觉,走出个人水墨艺术的蹊径。」
本次首度赴北京展出的「金色海岸-李义弘水墨画展」,更宣告着迈向创作炉火纯青的化境。11月21日起,欢迎喜好艺术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尽览李义弘在这段横跨将近30年的创作历程。展览将持续至12月7日。
开幕式由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主持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小可先生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致辞
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女士致辞
参展艺术家李义弘先生致辞
嘉宾为开幕式剪彩
参与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座谈会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主持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先生发言
《荣宝斋》杂志主编、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唐辉先生发言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著名山水画家李小可先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于洋先生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先生发言
北京画院山水画家买鸿钧先生发言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先生发言
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总裁胡妍妍女士发言
羲之堂总经理陈筱君女士发言
北京画院院长助理、学术部主任吕晓女士发言
北京画院院长助理、第二创作室主任莫晓松先生发言
画家李义弘先生发言
展厅一层主题墙
一层展厅
一层展厅
李义弘艺术年表
二层主题墙
二层展厅
二层展厅
二层展厅
二层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