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承办的“诗性工笔——张伟民花鸟画展”将于2016年10月19日上午9:30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张伟民花鸟画作品共计近九十幅。
	 
	张伟民简历 
	 
	     张伟民,1955年生于杭州,浙江画院副院长,浙江画院工笔画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文联委员,中国工笔画常务理事,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诗性工笔
	 
	文/毛建波
	 
	 
	    “以诗入画”是中国文人画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国家绘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特色内核。诗性既不是选择一首古诗加以简单的笔墨诠释,也并非只是在画面空白处题诗。诗性是画家面对自然事物情动于中、胸中郁积情感的勃发,是画家思想乃至灵魂深处精神的外溢,是画家的自觉追求,是化“景语”“情语”的转换。诚如伟民兄喃喃自语的“每天的创作,恰是一次心灵的跋涉;诗化的植物与创作者的心态,表现的是一种精神志向与理想状态,呈现的是生命的体验。”“对我来说,以写生的方式将自然、将自然审美对象的感受及生活的体悟用笔墨的方式表述起来,体现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认识,对生命华彩的表达,是生命的扩展,艺术的再现,是生命本质向社会文化方式转换的开始。”
	 
	    诗性工笔的创作,涵容了伟民兄数十载的探索。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的写生观察,唯美梦幻的意境谋划,实入虚出的绘画语言,工笔意写的“营造法式”,大块的墨色渲染,挺健的细笔勾勒,共同形成他的作品的诗性。只有“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方能“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清人恽南田语)。在伟民兄《风月无边》《万木霜天》《春之潜流》《乱红飞过秋千去》《清质澄晖》等诸多作品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花开的声音,听到了霜叶的律动,触摸到心灵的跳动,感受到了生命温柔的灌溉……。(节选)
	 
	 
	“诗性”的解读
	 
	                                文/张伟民
	 
	诗性——追了就没有诗意,
	唯体内那身体的自然淌出来的那股气息“诗心”且“诗性”。
	创作尚使我怀着青春的梦想,
	墙上的画是时间的见证,
	摘下了,恰如剥落的时光。
	中国文人的思想与感受是直接通过灿烂的花来感知,“花溅泪”“鸟惊心”。
	 
	若讲中国画创作的基因,必须有“诗”与“思”的过程和沉淀。没有“诗”性与“思辨”及哲学的意味,传统形式则只是唤醒当代的创作欲望而无法形成向现代发展的动力源泉,即与现代语汇是断裂和难以焊接的,会困惑为艺者的思维。
	我所实践的诗境与思考的承载,很累且恰恰是中国画创作者对艺术准则的追求。
	 
	 
	 
	 
	展览名称:诗性工笔——张伟民花鸟画展
	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北京画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
	承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
	学术主持:尚辉  毛建波  王平  
	展期:2016年10月19日---10月23日
	开幕式:2016年10月19日  9:30(星期三) 
	研讨会:10:30 北京画院美术馆六楼会议室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南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