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作与研究 > 现任画家 > 彭薇 > 最新动态
传统国画的“金蝉脱壳”[南方都市报]2011-11-09

在人体上绘画、在衣服上绘画、在鞋子里绘画……11月5日-12月28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主办,冯博一、房桦策划的“脱壳———彭薇作品(2002-2011)”在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展出彭薇109件作品,包括绣履、衣钵、画皮、脱壳、遗石等五个系列的绘画作品和一个关于时间的装置作品,囊括了彭薇近十年来的代表作。

新作“脱壳”系列春宫画引人关注

彭薇,1974年生于成都,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人文学院美学专业。展览共展出绣履、衣钵、画皮、脱壳、遗石等系列的绘画作品,囊括其近十年来的代表作。其中“彩墨锦绣”、“绣履”系列作品,是2003年左右创作而成。她在宣纸上绘出古代衣服和鞋子,在她看来,此举的乐趣,在于“在纸上构筑了一个供自己游戏的形的框架”。

此外,彭薇在绢鞋内里绘制春宫画的“脱壳”系列,引来不少关注。她解释,春宫画属传统绘画,名家如仇英、文徵明都曾画过,且它具有私密性;而绢鞋跟性也有某种关联,所以两种艺术形式相配在作者看来是“新的艺术表达很好玩。”

陈丹青曾评价“绣履”、“锦衣”系列作品“兼具中国画的古典雅趣和后现代的符号性简洁”,意即其作品使国画的表达方式更现代和自由,彭薇表示,这正是她想要的感觉,也是展览主题“脱壳”所蕴含的从传统国画中金蝉脱壳、摆脱传统艺术诸多束缚之意。

十年:保持新鲜感最重要

作为一个艺术家,彭薇用装置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传统国画,难免让人疑惑,她到底是传统艺术家还是当代艺术家。

对此,彭薇表示了她对当代性的看法,“当代艺术挺重要的特点是它开放给所有人,用一种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去讲一个别人没讲过的经验,它自然就会当代。”彭薇认为,当代艺术并不是某种形式上的装置或录像,而是一种个人化的述说方式,真正的当代艺术是开放的,平面绘画也可以很当代。

从在纸上作画,再到在人体上、在衣服上、在鞋子里绘画,彭薇的创作逐渐从平面纸质延伸到空间装置。回顾过去十年的作品,彭薇坦言自己有很大进步,技术上更成熟,作品呈现方式也更多样,视野更开阔。然而比起成长,她更强调新鲜感在过去十年中对自己的帮助,“成长重要,但保持新鲜感更重要,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更重要,艺术家一定要有新鲜感,没有新鲜感就不可能有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