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主题讲座 > 详情
【讲座】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讲座(十七)——民间•情歌:解读张光宇艺术2012-11-16
作者:唐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
讲座主题: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讲座(十七)——民间•情歌:解读张光宇艺术
时  间:2012年11月16 日  
地  点:北京画院五层学术报告厅
主持人:陈倩(北京画院公共教育部)
主讲人:唐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大家在这么寒冷的天气来到北京画院参加我们的公共教育活动。为了配合“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览”之“民间•情歌——回眸张光宇艺术”,公共教育部特别打造主题为“民间•情歌——解读张光宇艺术”主题讲座。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对张光宇先生艺术有深入研究的唐薇老师主讲。唐薇老师曾主编《张光宇文集》、《瞻望张光宇——回忆与研究》等研究性著作。下面我们欢迎唐老师。

 
唐薇:

很高兴这么多朋友关心张光宇的艺术,张光宇先生的作品和他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广。谈起张光宇的作品,大家最熟知的当算《大闹天宫》。一些对他稍微了解的朋友会知道他是著名的漫画家,或者有些人会知道他是著名的装饰艺术家,但是这几年的研究发现仅仅这样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黄苗子先生曾经讲张光宇是一道锦绣万花之股,他这么形容他的艺术。我们今天看到的展览,是他很多重要作品里面的一件或者一组,一层展厅分版块的将他的艺术进行了浓缩型的介绍。但是这里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可以拓展为规模很大的展览。所以我们今天讲民间情歌只是他的一个片段,一个从30年代流传到现在的,一段艺术创造佳话。但是民间情歌又有一种象征性的作用,可以说光宇先生从年轻一直到晚年他始终对民间美术,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份深情,这份深情不仅仅是感情层面,他还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它。我们看一下几位艺术家对他的评价,黄苗子:张光宇是中国式现代艺术的创造标志。胡考:张光宇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的。张仃:张光宇是亚洲的骄傲。廖冰兄:你可以超越他,但是绝对不可以绕过他。张光宇先生对于中国现代艺术、现代设计、现代艺术教育、现代出版等诸多领域一直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他的艺术创作涉及漫画、广告、标识、艺术字、装饰绘画、装帧、室内设计、电影美术、舞台美术、动画、建筑装饰等许多方面。这张照片是他30岁刊登在他出版的一份杂志上,这个时候他已经是上海一位知名的出版家和漫画家。光宇先生出生于1900年,庚子之年,就在他出生前的前10天,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他的家乡在无锡县,是中国近代发展比较早的城市,从小他便进入一所新式小学读书。我找了一些资料,这本《蒙学读本全书》,是我国第二种新式小学的教科书。这本书的编辑人有一位先生曾经教过张光宇。这记录于光宇先生上世纪20年代写的一篇小文章,他回到故乡去看望先生,特别指出先生那时候给过他的教诲。这个读本有7种,里面的内容跟过去的四书五经有很大不同,这个读本受到当时日本小学课本的影响。这里的几个脸谱,根据后来光宇兄弟的描述说因为光宇先生小时候特别爱看戏,达到一种痴迷程度,爱看戏就开始画京剧脸谱。一会我们还会讲到,由于他爱画京剧脸谱,因此还得到中国一位早期著名画家的指点。邻居家的墙刚刷白,他们给画上东西。地上、墙上,甚至是马桶上都是画得满满的。新舞台是上海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戏院。上海新舞台使张光宇先生开始真正进入美术界。这个戏院有三层,使用了现代舞台的形式。当时新舞台一位著名的武生张德禄看到张光宇在那里悄悄画脸谱的时候,他觉得这孩子很用功,画的东西也很好,所以就领他去后台让他踏实的画。他毕业后张德禄介绍他认识了在新舞台的制景主任张聿光,他是一位中西兼通的画家。创建新舞台的这批艺人有些还参加过辛亥革命,所以孙中山专门给新舞台写过匾,他们还组织了很多社会公益活动。演员一改过去的风气,不用艺名,用自己的真名。而且演员不出去唱堂会,把过去戏园子里的一些陋习一并改掉。张聿光在新舞台搞了很多现代式的布景,所以张光宇一开始就进入这样一种最新式、最摩登的氛围。张聿光和刘海粟、丁悚几位都是创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一批画家。他们与张光宇也是非常熟悉的。在上海,舞台设计、舞台装置,所有最新鲜的玩意都是从新舞台开始,从张聿光开始的。张光宇18岁离开新舞台进入《世界画报》,这是他进入《世界画报》后第二期做的杂志封面。这个封面和他同时画的其他封面插图不太一样,我认为这张是他自我心情和精神的一种表达,当然他也表达了这个杂志那一批年轻人的心情。这幅是1918年第一期《世界画报》的插图,画的是京剧《凤凰山》。我们从这张肖像可以看到他已经经历了一段新式美术教育,用钢笔的方法画肖像。这是丁悚先生画的张光宇肖像,丁悚先生是著名漫画家丁聪的父亲,早年也是上海新式美人画和月份牌画家,也是著名的漫画家,他对张光宇的天分大加褒奖。当时的刊物没有多少彩色照片印刷,所以用石板套几个色。需要照片的话用钢笔的方式画肖像。1921年出版了一个刊物叫《影戏杂志》,这个杂志是中国电影史上特别重要的一份刊物,上海图书馆视他为镇馆之宝。下面这幅图是第一期创刊号的封面,上面“影戏杂志”几个字是后来张光宇先生写的美术字,创刊人中就有张光宇先生,整个杂志的美术设计应该说完全是他做的工作,另外他也写一些文章刊登在杂志里面。这份杂志在1921年提出的宗旨是:1、发扬影戏在文学美术上的价值;2、介绍有价值的影片给读者;3、防止有害影片的流行;4、在影剧界替我们中国人争人格。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事件”。当时张光宇正在现场不远的一个房子里,和朋友一起正在办《上海画报》的小报。“五卅事件”对这批年轻人的内心造成很深的影响。当时叶浅予也很年轻,刚刚19岁,他和一批年轻人在窗口冲着大马路上的巡警喊口号。张光宇在“五卅事件”后不久,在1925年8月自己办了《三日画报》,这幅《望求老丈把冤申》的漫画便是在“五卅事件”之后不久发表的。他很善于从民间的口头文学,从民间传统文学寻找题材。褒贬都是长期在民间已经被高度认同的,不用多做解释。所以他通过老百姓熟悉的题材又加入一些新的表现方法。这样既能达到一个高的艺术水准,又能受到大众的欢迎。1929年发表作品《紫石街》,这幅画据说应该收藏在徐悲鸿纪念馆,当年徐悲鸿看到这幅画非常喜欢便把他借出来,先是带到巴黎展览,后来又拿到前苏联,在莫斯科巡回展览,非常受欢迎。徐悲鸿很喜欢这张画,所以后来光宇先生就送给他了。这幅画和当时一些古典文学体裁的风格不一样,他吸收了很多立体主义的手法。1930年开始创作“新中国画”——中国历史神话系列:《子胥头》、《汉武观影》,也是选取中国历史题材,这两幅跟中国画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看他的笔法,吸收了一些海派的手法,但是构图已经和传统中国画不同了,特别是《子胥头》,他始终在作品的形式上做探索。中国神话《三王汤》故事取自《搜神记》,讲了楚干将莫邪为楚王制剑的故事。作品发表于30年代初。《中国神话•偃师》发表于是1935年,文录自《列子汤问》“……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道有献工人名偃师 ……”他把故事中最紧张的一瞬间的气氛给渲染出来。水的处理和传统中国画水的画法完全不一样,水纹是震荡出来的感觉,仿佛要出现大灾前的水纹。树也是飒飒有声的感觉,包括天上的云很山处理感觉都很紧张。因为光宇先生早年做舞台,所以他对戏剧性是颇有心得。后来他创办中国美术刊行社,办时代图书公司,出版画报、书籍、办漫画刊物。杂志有《时代画报》、《时代漫画》、《时代电影》、《论语》、《十日谈》、《万象》。1929年他在刊物上开辟“工艺美术研究”的专栏。1932年出版著作《近代工艺美术研究》。这是现代中国第一本全面介绍现代艺术设计和设计观念的著作。在中国推进新艺术运动,宣扬现代艺术设计思想。他写的《研究者的意志》这篇文章,被当代美术研究者看作中国现代艺术的宣言:研究工艺美术的意志首先是要认识时代!把新的思想尽量灌输,把科学组织成的种种力量把他采取;把我们中国人一向停顿着的懒脑子来捣乱一番! 

 上海新舞台大戏院 

 

左:《世界画报》(第二期)封面  1918年  张光宇

右:《世界画报》(第一期)插图  凤凰山  张光宇

《影戏杂志》  美术字设计  张光宇

下面我们说说光宇先生的漫画。这幅是光宇先生做《万象》杂志主编的时候叶浅予为他拍摄的。光宇先生在从事漫画创作早期,曾经写过一篇纪念漫画家沈伯尘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存着自私的心思,怎样可以提倡艺术?反为社会布植一些恶种子罢了!所以很早他就认识到艺术是为大众的。”我们看他的一组漫画,《十日谈》是他和邵洵美一起办的刊物,绝大部分都是光宇先生的漫画,漫画和文章都很犀利,所以后来邵洵美就把这个杂志从时代公司的名下拿开,单独出版。我们看到这三幅为《开源节流图》、《膝下图》、《除蝇图》。《膝下图》也给他带来很多麻烦,导致他一直在逃难。漫画《难得碰头》画的是墨索里尼与蒋介石,张学良与蔡廷锴。“九一八”之后用漫画讽刺“攘外先需安内”的蒋中正氏。《上海漫画》第6期,封面画的是我们称之为超现实主义的风格,题目是《腐化的偶像》。漫画《新舞台》他画的《冯玉祥》和《抗日五虎将》。他的这些漫画后来都放到《光宇讽刺集》中,这本书刚出来就被政府禁止出版。漫画《吞款图》也在这本书里,是《时代漫画》第一期的封面,讽刺了整个官僚机构。漫画《三个渔夫》讽刺日本贪婪形象,《蛇钻七窍王八打墙》讽刺日本侵略者,《四大天王》讽刺罗斯福、斯大林、墨索里尼、希特勒,是他参加中国第一界漫画展的作品。这幅作品在巡展的路上遇到日军的轰炸毁掉了。漫画《春蚕的动态》讽刺各国列强蚕食桑叶,《新春夜之梦》画的是一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幻想和各国列强平起平坐,实际上是危机四伏。

紫石街  张光宇  1929年

   

 

三王汤  张光宇  1935年                       汉武观影  张光宇

下面我们说一下他的民间情歌。他谈收集民间艺术的心得,“我从这里面看出艺术的至性在真,装饰得无可再装饰便是拙。民间艺术具有这两个特点,已经不是士大夫艺术的一种装腔作势所可比拟的,至于涂脂抹粉者的流品,那更不必论列了。”他在收集整理江南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民间情歌画集》出版。冯梦龙写了这样一篇序,因为他在明代编过《挂枝儿》书,山歌到张光宇画民间情歌的时候已经是淹没了四百年,书已经没有了,后来上海的一个书店老板到乡下收书的时候找到了这个山歌。当然这个时候张光宇已经收集了很多民歌,已经把民间情歌画完了,编了一个小本子。这个时候《山歌》突然出现了,要印刷张光宇特别高兴,他也很受其中的一些启发。他很激动的写了一篇序放在这本《民间情歌》的小集子里。他说,民歌不屑于去弄虚作假,只有假的诗词,没有假的山歌。所以他画民间情歌看重的就是里面的真。他画民间情歌都是简单的墨线,很纯粹,没有复杂的色彩。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张光宇和他的家人就走上一条漫长的逃难之路。香港,重庆,回到香港,又到了柳州、桂林,最后在湘桂黔大撤退。张光宇一家人逃难,非常艰苦、痛苦的生活。他经历中国浴火重生的年代,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里,他的生命、他的艺术始终与中国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共行。

中国神话·偃师  张光宇 

插图  1935年

吞款图  张光宇 

56×43cm  漫画  1933年

 

1940年8月在香港绘制鲁迅像

左起:郁风、张正宇、糜文焕、叶浅予、谢谢、丁聪、张光宇

他的感情最后一个大爆发就是《西游漫记》。抗战爆发之后编了《抗战画报》,短短两个月编了15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和友人在香港掀起第一次漫画高潮。1940年他们举办了一场纪念鲁迅的活动。40年代后期张光宇曾短期到过重庆,参加抗日电影拍摄工作。《七七与切切 》、《洞庭落日》都是在桂林发表的漫画,表达漫画家的对抗战胜利的期望和信念。1945年他在重庆撰文评论古元等美术家的木刻,“延安木刻家的创作态度是朴素雄健。不虚饰、不造作是他们最大的好处。”他的这个见解很重要,我觉得对他的艺术也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西游漫记》在重庆展览,后来又到成都展览。他们那时候想办漫画刊物已经没有希望了,只有漫画展览还没有得到当局的注意。张光宇便开始画了这套《西游漫记》。展览开始后,观众非常踊跃,展览结束后廖冰兄,糜文焕等都做了这种长篇的专题的漫画。当《西游漫记》准备去上海办展览时就被禁止了,而且封了一批刊物。这一批漫画家只好又去香港避难,正好香港也有人请他对做电影美术。所以《西游漫记》去香港展览,反响很好。因此就着手准备拍动画片,但是后来因为经济问题没有拍成。这幅是《西游漫记》画展广告。《西游漫记》保存的特别好,1945年夏秋,在四川重庆北温泉的一座民居里,他伏在用行李和木箱搭成的简陋“画案”上,完成了这套载入史册的漫画杰作。《猪八戒漫游香港记》是张光宇1947年在香港完成的,他画了104组,每一组是四格漫画。1948年,《金瓶梅人物论》是一组短文,张光宇先生每一段给他配一个小图,一共画了50多幅。之后还画了50多幅《水泊梁山英雄谱》。1942年12月,张光宇先生回到北京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任教授,1956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在工艺美院任教授。这幅是1957年创作的《孔雀姑娘》。1956年他生了一场病,幸运的是他因此躲过一劫。50年代有一批新民歌,这幅是他在大跃进时期画的民歌,依然是画其中的真和美,比如:“石榴花开一盆红,我爱你来你爱我;你要行船我发水,你要下雨我布云。你也勤来我也勤,二人同心土变金。”张光宇在《大闹天宫》电影中担任的是美术设计,光宇先生有一页稿子留下来,是他对人物性格的设定:“美猴王孙悟空——勇敢活泼、机智、纯真,敢作敢为,战斗的精神。玉帝——冷酷森严,深谋远虑的正统首领。巨灵神——迟钝呆板,近于愚蠢的大力士。二郎真君——威风俊秀,骄纵蛮横,一副冷冰冰的面孔。太白金星、太上老君、哪吒……”这两幅图刻画的是二郎神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草稿和定稿之间的区别以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定稿中的二郎神可能是来自舞台的服饰形象,夸张了狼的警觉、狡诈、凶狠。玉皇大帝的形象一部分是吸收借鉴了年画上玉帝的形象。《大闹天宫》做完以后,光宇先生就病倒了,8月份他到青岛时生了病,后来一直和病痛做斗争。1963年他画了一批水墨画形象有趣,笔墨老辣。但是1965年他就离开了。

      

西游漫记  张光宇 

37×26cm  漫画  1945年

最后我们用张仃先生的一句话结束讲座:“张光宇,亚洲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