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主题讲座 > 详情
【讲座】李小可——世纪可染2010-11-05

       

在《世纪可染——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纪念展览》上大家看到我父亲的《午困图》、《钟馗嫁妹》、《观画图》、《铁拐李》。这些作品中没有明暗关系,全部是线条。他画这些作品的时候没有稿子,但是他不用起稿的条件是因为在13岁时,他就拜钱食芝老师学画,老师把他叫到屋里看怎么画梅兰竹菊、画山水。所以我父亲受到中国传统绘画方式的感染、感动。父亲在钱食芝老师那里学习到传统的表现方式,就像梅兰芳、程砚秋一样。可能是他在过去的戏班子里学徒学出来的,他把中国戏剧的方式学来,但是最后梅兰芳、程砚秋这些人成为戏界的巨匠、大师,启蒙他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最有名的,老师把这种传统的方式教给他们就可以了。父亲在19岁的时候,徐州的军阀张忠昌,为他的母亲做寿,举办了一个规模盛大的堂会。据记载当时中国京剧界的大师们,包括余叙岩、杨小楼、程砚秋、钱金福等一些人,这些戏剧家实际上是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顶峰。这个堂会持续了三天,因为我爷爷当时开饭馆,给了家里请帖,当时我父亲很喜欢戏曲,就去参加这个堂会。听了三天戏他很受震撼和感动,他领略到中国戏剧的感染力和韵味。杨小楼干净简洁利落的武生表演,余叙岩高亢的老生的唱腔,最让父亲感动的是程砚秋的唱腔。他那种苍浑委婉含蓄的吟唱,描写悲剧性的吟唱,对父亲是一种震撼。他说“一般人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听了程砚秋的戏以后不只绕梁三日,而是在耳畔环绕半年、一年的时间”。程砚秋的戏实际上伴随了我父亲的一生,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个很小的录音机,录音机里放的还是程砚秋的戏。他听到了中国艺术的一种韵味,含蓄且浑厚,不是一个很光滑的感觉。所以李可染的艺术无论人们喜欢与否,他的风格是含蓄的,不是追求表面光滑的,而是在追求一种内在的、有余味的风格。所谓浑,就是含蓄丰富无界,这些对我父亲很重要。他的绘画不仅仅是绘画本身,实际上也是对东方艺术一种综合性的了解。后来他讲中国艺术是一种意境,具有简洁和整体感。后来他讲中国戏剧和中国绘画的同一性对于他绘画产生的影响,在画面上要把影响画面主体和中心的东西全部去掉。他在画画的时候,画面上如果有一个针眼大的白点都不行,他要压掉,目的是突出画面的整体感、冲击力、完整性,这是他个人的风格。当然中国画讲究笔墨,点滴的笔墨,一笔或者一条线。但是他为了整体的冲击力,要牺牲画面中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是他自己个性非常强的一面,就是把任何不要的东西全部去掉,达到最简洁、最整体。李可染讲中国京戏《空城计》,诸葛亮在城楼,城楼下有两个扫地的老军,城前是司马懿和他的儿子还有他们的兵将。当诸葛亮在城楼唱这一段的时候,扫地的老军是不动的,动作都停住了,司马懿的脸是对着后台的,是背对着观众,其他人都没有表情,目的是什么呢?这一段戏的重点实际上观众要听诸葛亮的唱腔,那些细微的变化,很精微的感觉。可是,如果在台前有晃动的旗帜、走动的老军,那么就破坏了画面和戏剧的整体感。这是中国京戏戏剧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东西裁掉而突出最重要的东西。当诸葛亮这段唱完的时候,老军会扫两下地,司马懿也转过来整一下胡子,这实际上不是偶然的,而是经过千锤百炼以后,总结出来的艺术处理手法。实际上无论中国的文化还是世界的文化,任何一位大师在处理他的艺术时不是简简单单的,不是偶然的。李可染受到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影响,又受到钱食芝老师传统绘画语言的影响,使他看到了东方艺术的韵味。 

我们现在画画不仅仅是画画,需要对中国艺术、对世界的艺术甚至对建筑都要有所了解。在处理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艺术形式会有不同的差异,但是它们有相通的规律。我们在不同的艺术规律中要能够吸取对绘画有营养的元素,这实际上是刚才讲的第一个条件。如果李可染没有看到那场堂会,或者就生活在徐州这个地方,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当代性的画家?我想不可能。因为他后来见到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在杭州美专了解到世界的文化,包括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古典主义,包括塞尚、高更、梵高、列宾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他的抗日宣传画是钢笔画,显然是受到珂勒惠支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单一性的,而是对于这个时代、对于综合性的文化,包括对音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的了解来充实我们的绘画。

父亲认为第二个影响他人生的重要转折是杭州美专,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去报考杭州美院,当时他的学历类似于中专,是在上海美术学校学习的。上海这个地方也对他产生了影响,使他的眼界比在徐州时略有开阔,但是真正对他绘画产生重要影响的第二个大的转折点是杭州美专。当时他以同等学历报考林风眠的研究生部,当时要考油画,可是我父亲没有画过油画,在报考的路上他碰见了年轻的张挑同学,我父亲问他“我没学过油画,也没画过油画怎么办?”,张挑说我画过,我来辅导你。他们在一起练习了一段时间,结果我父亲考上了但是张挑没考上。后来,我父亲对林风眠校长说张挑是特别好的人,他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都很好,极力向林风眠推荐他,最后林校长录取了张挑。林风眠校长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法国是艺术的中心,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中心,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都是在法国发展的。林风眠希望把杭州美专变成一个多元的、可以有选择性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学校。父亲在这个环境里开阔了眼界,不仅了解了传统的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也有了广泛的认识。这使他能够有一个文化的比较,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在杭州艺专教父亲素描的老师是法国柯罗多教授,他的绘画还不完全属于古典主义,而是有点后印象派之后的风格,从中可以看出杭州艺专实际上是很开放的。杭州艺专给父亲打开一扇看世界文化的窗口,他的同学回忆说他当时喜欢高更、塞尚、米开朗基罗这些艺术家,另外对德国表现主义的珂勒惠支也非常喜欢,后来父亲一直保留着珂勒惠支的画册。

 
                                                                                                                                           20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