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 > 研讨会 > 详情
“画范传灯——胡佩衡中国画精品回顾展”研讨会2008-02-29
作者:杨延文(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
研讨会主题 “画范传灯——胡佩衡中国画精品回顾展”研讨会 
举办时间 2008年2月29日 
主持人 杨延文(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顾问) 
研讨会内容

主持人:

今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召开胡佩衡先生的研讨会,很多重量级的理论家都到场了,这是对胡佩衡先生所留下的艺术珍品,对他的为人,以及他在书法和教育方面所做贡献的一种肯定。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对胡先生的作品予以整体研讨来教育年轻的画家,使他的艺术精神得到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希望借此对北京画院的发展,对北京地区艺术的发掘、发扬起到推动作用。下面首先请吴洪亮馆长讲一讲展览策划的过程。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很高兴大家能够出席胡佩衡先生的研讨会。本次展览属于北京画院筹备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之一,目前已经是第六次展览了。在筹备这些展览的过程中,我感觉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格,一种对中国画大师的认知状态。尤其当这些已故大师的成就慢慢淡去的时候,我们重新来审视他们的作品,我认为是一件幸运也很幸福的事情。

胡佩衡先生的画册已经出版过,可我们仍觉得有很多脉络在画册里未能找到。我们和胡新老师交流了很多次,他在家反复整理后找到很多胡佩衡先生的一手材料,包括他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报摘,还有一些手稿,尤其是他的课徒稿,这让我们觉得一个艺术家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此外还有胡先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捐赠单据等等。开始接触这些材料会感觉有一点杂乱,不过看见它们我特别感动。作为年轻人,我在整理胡先生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有很深的感受。比如他在课徒或者研究的时候,会临摹“四王”等名家作品构图,然后再梳理创作。这个过程可能是今天很多艺术家所缺少的。所以在筹备这次展览的时候,我们将一层展厅全部用于展示胡佩衡先生的画稿,而没有把最顶级的作品放在那里。一层基本上是画稿,展览过程中令很多朋友感动的也恰恰是这部分。二层因为空间关系,没有按照胡佩衡先生的艺术脉络来陈设作品,但基本上还是按照创作时间摆放的。从二层作品中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胡佩衡先生艺术创作的发展,从临习古人到开始强调写生,后来又进入变革状态。纵观胡先生一生的艺术创作,我们经过几番讨论,定下一个相对可以表达胡佩衡先生创作历程的题目,即“画范传灯”。“画范”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对于绘画规范的用词,“传灯”有“薪火相传”的意思,具有一种传承的概念。胡佩衡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传承者,他对传统的认知是我们所能体会到的,因此定题目的时候我们很慎重。

胡佩衡先生的选题恰恰是我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来陈述艺术除市场之外的价值,而这种价值更应该被彰显和认知。我们会继续把“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做下去,今年下半年将会陆续推出陈半丁、王雪涛老师的展览,在这里也希望听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意见。关于本次展览的细节,我想请具体负责展览的马明宸做详细的介绍。
  
马明宸(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部成员)

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把本次展览主题的确立以及呈现方式向大家做一个介绍。胡佩衡早年是兼职图画教员,后来成为专职的中国画教授。30年代的《北辰画刊》对胡佩衡先生有一个评价,说胡佩衡在画家中以课徒见长,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对胡佩衡先生的绘画教育是持肯定态度的。胡佩衡先生编录出版的书籍有建国前出版的《胡佩衡课徒画稿》,建国后出版的《我怎样画山水》,包括他和于非先生一起校定的《芥子园画谱》。总结以上三个方面,我们提出了这次展览的主题,在美术史上把胡佩衡定位成20世纪精研中国传统画范的大师。白石老人在1926年的时候为胡佩衡先生的画集题诗,告诫“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我们今天的画展其实也是对白石老人80年前这份告诫的当代回应。

为了清晰地表达“画范传灯”的展览主题,我们和胡先生的后人进行了多方面的联络和协调,一共筛选了北京画院以及胡新先生家藏的胡佩衡艺术精品78件、画稿32件、诗稿7件,还有部分文物、文献资料。整个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胡佩衡先生的生平以及艺术教育活动。对于胡佩衡先生的生平,我们以社会的变迁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92年至1917年,这段时间胡佩衡主要是自修画艺,从临摹古画入手,积累了扎实的功力。第二时期从1918年至1948年,这段时期胡佩衡先后在多所学校担任图画教员、中国画教授,包括他创办学社也是这段时间。第三时期为1949年至1962年,这段时间胡佩衡壮心不已,转变画风,坚持到江西、湖南一带写生,创作出了一批讴歌新生、祝福祖国的画作。此外,展览以画语录的形式陈列在作品中间。这次画展我们增加了规范的注释文字,保证学术质量的同时照顾到观众需求,也是遵照王明明院长的意见强调了画展可观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当然展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指正,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把胡佩衡先生的研究向前推进。
 
胡新(胡佩衡家属)

感谢各位嘉宾今天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出席我爷爷的艺术研讨会。我虽然学的是西洋画,但从小对中国画耳濡目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给予我很多创作灵感,我想通过这次研讨会会让我对中国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