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一直致力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历经几代人薪火相传,依托雄厚的画家资源,以画家工作室为主,建立了独特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北京画院研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2024年,为了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培养更多艺术人才,北京画院开始以直播的形式推出了《北京画院精品艺术课》。该课程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提升了艺术教育的普惠性和社会影响力。为了方便更多人学习与回顾课程内容,我们将陆续以直播回放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推送精品课程回顾,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让您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本期让我们一起回顾艺术家庄小雷老师的课程内容。
艺术家 庄小雷
园林作为中国画创作的重要母题,不仅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元素和创作灵感。园林画作为情感和哲思的寄托,通过其独特的意境创造,展现了超越物质形态的精神境界,被历代画家描绘。
皇家园林在中国园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不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家园林以其规模之大、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宫廷色彩和皇权至上的思想。这些园林不仅是皇家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园林风格。
庄小雷作为在北京长大的艺术家,对北京本地的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近些年来,他创作了许多关于北京皇家园林的写生作品,如颐和园、故宫、北海、天坛等,这些作品不仅捕捉了园林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庄小雷工作室的这堂艺术课程,以皇家园林为例,深入讲解园林写生的创作技巧,如何通过笔墨描绘园林的特色,分享个人绘画经验,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在写生中处理真实的景象与画家的表达,以及如何通过构图、透视感、取景与构图等技巧来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园林画作品。
【师生对谈内容】
▼
学生:在写生中我们寻求的是什么?写生在艺术实践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庄小雷:作为绘画学习者,临摹和写生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学习阶段。临摹要是为了训练造型能力,帮助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而室外写生则是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我们观察并处理现实的物象。
写生主要在于培养用笔、用墨的技法以及造型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取景和构图的决策能力。写生是一个包含众多学习与训练要素的重要环节。还有一种速写形式的写生,即用钢笔或铅笔速写。这种速写的主要目的是收集素材,为日后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帮助。写生实际上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如果现场的景色不够理想,你可以通过调整景物的位置、高低、远近来改善构图,以满足画面的需求。这种写生作品可以独立成为一件作品。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写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绘画过程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构图、虚实、结构和诸多细节处理等多个方面。
庄小雷 《雍和宫-万福阁》46x50cm
学生:在园林写生选景时,您通常会考虑哪些因素?您如何决定从哪个角度开始画这幅画?角度的选择如何影响您的创作构思?
庄小雷:在选择园林写生的场景时,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并认真对待透视问题。同时,古建筑的透视也是关键点,掌握这些要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写生作品。在园林写生中,铅笔稿是基础,对于楼台亭阁等古建筑的准确描绘至关重要。在铅笔稿中,要确定树木的位置和古建筑的排列走向,选择了一个构图良好的角度就可以开始画了。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很重要。在画树木时,捕捉其独特的姿态非常关键,如果画树时忽略这一点,会导致画面显得生硬。
庄小雷 《景山-万春亭》46x50cm
学生:我们在写生时,面对自然景观,哪些元素需要有精细去描绘,哪些可以弱化?这种虚实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庄小雷:在今天的写生创作中,画面的焦点是前景中的松树和周围的主要建筑,这两个元素需要我们仔细描绘。对于画面中需要弱化的元素,比如背景中的树木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绘制前景中的松树,它是画面的主景。
画松树,尤其是处理树皮的纹理时,需要用较干的笔触来表现,以营造出一种沧桑感。在画树干的穿插和结构时,要多观察实际的树木,有的学生一上来闷头就画,这容易导致物象变得过于概念化,缺乏生动性和准确性。通过反复观察,可以更真实地捕捉树干的自然穿插和形态变化,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
学生:在写生过程中,比如树干、岩石的纹理等实景中的某些细节不太适合画面,应该如何调整?
庄小雷:在临摹古画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古人画树的多种技法,这很重要。比如,现实中的松树枝条可能会显得杂乱无章,有些枝条可能并不美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不画那些不好看的部分,但同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哪些枝条是不美的。我们需要准确捕捉树木的形态,包括树干和枝叶的形状,以及它们的外轮廓。
从古人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表现树木的姿态美和枝条的穿插方式。通过临摹,我们不仅能学习到这些技法,还能理解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表现手法。这些知识在我们进行写生时可以派上用场,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然中的复杂景象。
此外,绘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过程,不能急躁。如画松枝时,我们既需要用大笔触来描绘整体的形态和氛围,又不能忽视那些小细节。小细节的加入能够为画面增添丰富的质感和深度。例如,松枝上的针叶、树皮的纹理和光影的变化,这些都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元素。
庄小雷 《北海-五龙亭望白塔》46x50cm
学生:关于写生中色彩的应用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庄小雷:用色彩其实与用墨的处理方式是一致的。墨有深浅浓淡之分,色彩同样需要表现出明暗和轻重的对比。比如,我会在枝干的明亮部分使用较淡的色彩,以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和透气性。在绘制树干的暗部时,要确保画面有空间感,避免将染成一片。在大面积染色时,要注意保持节奏感,区分深浅变化,以及干湿对比,使画面富有变化。
皇家园林与自然山水风光写生有所不同,主要来自于其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建筑,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丰富的色彩搭配,可以更好地体现皇家园林的特点。如果仅使用墨色,有时难以充分展现园林的氛围。因此,色彩的运用对于捕捉和表达皇家园林的独特气质至关重要。
面对新的景物和挑战,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认识和理解新事物,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表现它们。在我的创作过程中,最初我尝试过使用水墨来表现,但发现这不足以展现皇家园林的气派和文化深度。因此,我转向使用更多的色彩,以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避免画面过于平面化。这样不仅能展现皇家园林的外在美,还能传达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庄小雷 《八大处-佛牙舍利塔》46x50cm
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取舍,我们在取舍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
庄小雷:在绘画中取舍很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场景时。如在绘制建筑时,线条很多,细节繁杂,要学会判断哪些部分需要强调,哪些可以省略。
有的学生在绘画时会遇到取舍的难题,过度细化细节,导致画面显得琐碎。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强调整体感,避免过分追求每个细节,而是要学会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在绘制楼台亭阁时,底部的横梁和花纹就不易过于精细,可以使用色块和丹墨来简化细节,保持整体的统一性。
庄小雷 《颐和园-佛香阁》46x50cm
学生:写生时遇到画面不精细、杂乱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庄小雷:我们常说“收拾不够”,这是指画面的细节处理不够精细,导致作品显得粗糙和简单。为了提升作品的完成度和精致感,需要对某些细节进行加强,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完整。
如果画面的某部分显得过于杂乱,可以通过使用淡色或淡墨进行渲染,来增强整体感。但在处理这些细节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填充,以免失去透气性和真实感。在现实中,许多细节并非完全填满,而要留有空隙,保持一种通透的感觉。如果在绘画中不注意这一点,画面可能会显得死板。此外,外轮廓的形状处理不能忽视。要仔细观察实景的轮廓变化,捕捉其自然和微妙的转折,以确保画面的外轮廓既准确又富有变化。
庄小雷 《故宫-养性门》46x50cm
学生:在写生的时候,既要遵循建筑本身的结构,还要带有自己的一些主观的想法,应该如何去平衡?
庄小雷:我们在不违背建筑结构和形式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改变。这一点在皇家园林绘画中尤为重要,因为皇家园林的建筑和布局讲究精确和对称,与自然山水的自由形态不同。这就要求画家具备很好的造型能力和对细节的精确把握。在绘制园林时,必须对建筑的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来。
庄小雷 《天坛》46x50cm
学生:我们今天的写生与古人写生相比,有哪些变化?
庄小雷:古人往往不直接在户外使用毛笔进行写生,他们通常是通过观察,然后回到家中再进行细致的绘制。他们的透视手法多采用散点透视,这种方式更加自由,根据画家的主观感受来调整景物的布局。而我们今天在画园林场景时,与古人的创作方式有所不同,因为我们追求的是客观真实地表现园林的自然美,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心中的想象或程式化的构图。
我们学习古人的技法并将其应用到写生中,提高我们的写生和创作能力,也是为了捕捉和表现新时代的特点。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出反映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创作大型题材的作品时,我们不会直接对景写生,而是会收集大量的素材,然后根据这些素材进行创作。如,前段时间我们创作了一幅以北京大运河为主题的作品,这需要我们到实地考察,搜集丰富的资料,然后回到工作室进行再创作,这是一种基于实景写生的现代创作方法。这种方法更注重现场的感受和素材的收集,然后通过艺术加工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作品。
庄小雷 《香山寺后苑》46x50cm
学生:近些年来,您创作了很多关于皇家园林的写生作品,您为什么会热衷于皇家园林的写生?
庄小雷:作为在北京长大的我,对这些园林有着深厚的情感。皇家园林是北京城市最具特色,最具历史厚重感的文化标志。皇家园林的艺术在世界园林艺术之林中都独树一帜,堪称典范。北京园林不但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宏大,形态各异,文化底蕴深厚,也沉淀孕育了博大精神的北京文化。今天我们来画皇家园林,这样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北京的皇家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随着深入的了解北京皇家园林,能更好的认识和热爱中华文化,也是自觉保护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的意义所在。
庄小雷 《承恩寺》46x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