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亚楠、李秦蕊
当你踏上绿意蔓延的石阶,听着院内竹林被风拂过的沙沙声响,此时,无论是烧酒煮茶会上三两知己,还是研磨展卷挥毫丹青妙笔,都自有一番浓郁的诗意。而中国的园林,正是文人士夫从浩如烟海的诗意中,拈一片瓦、取一缕苔,最终搭建起来的理想栖身之地。
中国园林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有“苑囿”之说。秦汉时期的园林寄托着人们寻觅仙境,获得无尽享乐的梦想。园林,从蓬莱仙境走来,在人世间开始扎根。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人们描绘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仙境,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中家园。唐宋以来,朝堂之上,有唐明皇的“曲江流饮”,宋徽宗的“艮岳之园”;江湖之中,有王维的“辋川别业”,王诜的“西园雅集”。无论帝王还是百姓,都在园林中找到了心的安放之处。明清之际,江南的私家园林愈趋繁华,更是直接折射出中国文人的高雅格调以及古代工匠的隽永之心。
2022年,北京画院携手辽宁省博物馆,历时两年时间共同策划推出中国古代园林主题展览。除却与古人跨时空的观看与对话之外,更希望从中国传统哲学与思想中,找到其与当代链接的意义:或如人格的自修与胸怀的开拓,或如在孤独的自处中找到灵魂的陪伴。
展览的第一站,“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目前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聚集了马远、沈周、文征明、唐寅等重量级画家的杰作,展览将于11月6日落下帷幕。
展览的第二站,“园林——中国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将于2022年12月30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本次展览汇聚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七家文博单位的古代书画精品。届时,来自赵孟頫、文征明、唐寅、陈淳、石涛等名家之作,将会与观众见面。
精品荟萃,先来一睹为快!

赵孟頫 行书归去来辞(局部) 元
辽宁省博物馆藏
赵孟頫的仕途生涯看似顺利,实际上围绕他的非议和猜忌从未停止。所任官职虽高,却饱受遗民唾弃之苦。为官三十余年来,赵孟頫写下了不少表露归隐情结的诗作,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陶渊明。由于处境相似、心境相通,赵孟頫的这件作品虽写他人之言,行笔中却无不流露出自身渴望归隐的心情。

文征明 浒溪草堂图(局部) 明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浒溪草堂图》是文徵明66岁为沈天民所作的一幅青绿山水图。沈家世代居住于此,而沈天民也常与好友在此处诗酒唱和,清谈幽赏。移居城中之后,仍无法忘却故乡,于是托好友文徵明作图赋诗。画面近处是一座草堂,二位高士坐于其中,另一间屋内则有童子烹茶。野堂临溪,访友舍船登岸而来。湖山秀美,正式一派悠然的江南景象。

李士达 西园雅集图(局部) 明
苏州博物馆藏
西园是宋代驸马都尉王诜的私人园林,因其常与苏东坡等文人在此宴游聚会而扬名。此图依照宋代画家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而作,以工笔重彩,刻画了五组神态各异的人物,各组之间又以树石或小桥自然分隔,借童仆的回首反顾加强了各组之间的呼应联系。李士达孤傲正直,常描绘文人闲适、放达的生活。这件作品也是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画家对宋代文人放逸风雅生活的向往。

陈洪绶 蕉林酌酒图 明
天津博物馆藏
此图是陈洪绶晚年人物画的代表之作,描绘出一位高土在蕉林独自饮酒的情景。画中的芭蕉既属自然之物,也是文人怡然自得的精神表达。该画作于明末清初,此时的陈洪绶为躲避战乱出家为僧,心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因此,这幅作品也可看作画家内心的写照。

陈淳 墨花八种卷 明
首都博物馆藏
57岁的陈淳创作了这件《墨花八种图》。画面采用分段折枝的构图方式,绘栀子、牡丹等八种春花。花卉不敷色彩,纯以水墨为之却变化丰富。卷尾,诗、书、画交相辉映,在沈周写意花鸟的基础上,融入草书笔法,开启了风格奔放纵逸的写意花卉画风格。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清
故宫博物院藏
《陶渊明诗意图册》共十二开,是石涛根据东晋诗人陶渊明诗句所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康熙九年(1670年),石涛受好友梅清邀请移居宣城。该册正作于石涛以云游僧的身份寓居安徽宣城时期。他把自己主观心灵上的生活情调与自然景物交融互渗,将诗情化作画意,在山水中探寻诗意的心灵栖居之所。通过独抒性灵的语言来寻找和展现陶渊明淡泊、逍遥的精神。在石涛看来,这才是陶渊明精神的核心。

金农 雪浪灵璧图 清
广东省博物馆藏
《雪浪灵璧图》的款识有二,其一源自宋代杜绾所作《云林石谱》之《灵璧石》篇,这是我国第一部论石专著。其二源自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的《玄石》篇。雪浪石因苏轼而闻名,是其任定州知府时所得。此石墨质白脉,像百泉涓涌的水波纹,甚得苏轼喜爱,特将书斋定名“雪浪斋”。从唐宋时起,名人雅士赏石、玩石蔚然成风,因此也常常成为画家笔下描绘之物。

禹之鼎 秋林觅句图 清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是禹之鼎为沈元沧所绘。沈元沧,字麟洲,康熙四十四年(1705)举人。图中,像主于岸边寻觅诗句,小童在绿阴下煮茗研墨。茅舍柴门,板桥水岸,屋内陈设有书卷古器,体现了文人的雅居生活。
园林,是自处的空间,也是雅游的场所;是微缩的世界,更是精神的净土。它让我们看到文人的观物与识心,也让我们感悟到中国的哲学与美学。
2022年12月30日,欢迎来到北京画院美术馆,停歇片刻,聆听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