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展辉映,“双节”引爆艺术热潮2025-10-11
    
      秋光浸闲窗,墨韵酬清欢。北京画院美术馆“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与“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于2025年9月先后开展,为广大观众献上了双重艺术大礼。
 
“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展览海报
 
“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展览海报
 
      双展自开展之初,便引发了业界和观众的广泛关注,美术馆门口悄然排起了长队。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展览点燃了城市的艺术热情:美术馆内日均参观人数刷新纪录,展览热度远超预期,观众接待量也达到日常承载上限的近五倍。
 
北京画院美术馆门口等待入场的观众
 
      双展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北京画院学术研究与展览策划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美术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方面的积极践行,也为首都的文化名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限清凉”的温情世界
 
      丰子恺艺术展以“无限清凉”为题,分为“诗意之情”“护生之心”“童真之趣”“闲逸之韵”四大板块,辅以书信、手稿、文献展品以及多种互动体验,娓娓道来一个温润通透的艺术世界。展览更揭示了一段艺坛佳话: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的丰子恺,其代表作《护生画集》第三集由北京画院首任院长叶恭绰题诗,该套作品不但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也见证了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两家画院的一份渊源。
 
      最引人入胜的是,展览提供了多种互动体验环节,观众可从展览“欣赏者”变身“参与者”。一二层展厅特设的阅读区和体验区,邀请观众执笔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留在展厅。这不仅让每个人的创作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更呼应了展览最后一件展品《豁然开朗》的寓意——在艺术中觅得一方闲逸,于生活里收获一刻顿悟。 
 
 
“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展览现场
 
 “笔底喵踪”体验区展示的观众互动作品
 
      这片由观众共创的艺术角落,超越了传统的观展模式,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将社会美育实践融入公共空间的生动体现。它让艺术从遥不可及的殿堂走近每个人的笔端,真正实现了美的启示、共享与普惠。
 
     “三家门下”的师承密码
 
      “三家门下转轮来”特展则是一场艺术大师间的对话。展览汇集13家文博机构的70余件文物珍品。展览以齐白石为引子,分为“百代同辉”“萍翁造化”“缶庐铁笔”“青藤雪个”四个单元,通过相似题材的不同风格表现,清晰梳理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展厅内,明代徐渭的《杂花图》长卷堪称本次展览的“明星展品”。该卷作于1592年,由荣宝斋收藏,全长四米有余,与南京博物院藏有“天下第一徐青藤”之称的《杂花图卷》遥相呼应。此卷作品不仅为观众提供了难得的审美体验,更为展览的研究主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物依据,奠定了整个展览的学术高度。画中牡丹、葡萄、螃蟹、芭蕉等,水墨淋漓,气象万千,假日期间吸引了大量观众在此驻足,沉浸于“徐青藤笔意”的恣意洒脱之中。 
 
通过同题材作品的对比,观众能清晰感受到写意画的发展脉络
 
徐渭《杂花图》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关于大师的笔墨盛宴,更是一场关于艺术传承、创造与突破的深刻启示。在齐白石与三位艺术巨匠的对话中,我们见证了笔墨的流转,更是一种精神的觉醒——启发每个人如何在传统中找到自我。
 
      两大特展成为中外交流重要文化现场
 
      双展举办期间,适逢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数字艺术与美术馆发展新趋势”、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暨“传统中国绘画研究中心”2025学术年会在北京画院成功举办。近百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共襄盛会,两场活动不仅是学术盛会与思想碰撞,更是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无限清凉”与“三家门下转轮来”两大特展成为中外嘉宾交流的重要文化现场。 
 
北京文化论坛专业沙龙、“两个中心”年会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跟随亲子观展手册认识艺术大家
 
       为了方便亲子家庭观众观展,北京画院宣教部和美术馆共同策划完成了精美的亲子观展手册,国庆期间登记发放近300本。丰子恺生前很喜欢小猫咪,家里也养过可爱的猫,于是我们在手册中,通过丰子恺与一只小猫对话的形式,从三个故事着手讲述了丰子恺三段重要的人生经历,形象地展示了他不同时期创作的漫画作品,引导孩子与家人一起从丰子恺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丰子恺艺术中的平和、美好与温馨,领悟画中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展览亲子观展手册
 
       跟着丰子恺和他的猫走进漫画世界
 
       国庆假期期间,北京画院与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跟着丰子恺和他的猫走进漫画世界”活动。活动中,每个小朋友手持精美的观展手册,在展厅中听老师讲解画中的故事、解读画中的秘密,像小侦探一样用心发现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趣味。并学习用橡皮章雕刻可爱的事物,或创作一组四格漫画记录自己的生活趣事。最终,每个小朋友的作品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这成为小朋友们独特的观展和创作回忆,体验了一场穿越百年的美学启蒙。
 


专业老师现场讲解作品内容
 
创意工作坊现场照片
 
小朋友和自己的作品合影
 
 
       出其不意的“戏剧快闪”
 
       在展览中,有一幅丰子恺很有生活场景的作品《星期天是妈妈的烦恼日》,以此作品为蓝本,我们特意设计了戏剧快闪活动。在展厅中以短剧的形式再现画中的情景,没有繁复的灯光布置和舞台设计,演员的几分钟的演出,仿佛在展览空间中划出了一片安静的“结界”,一下子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注意力,让大家由展览的观看者成为了故事的见证者,由画前走入画中。戏剧快闪以表演为媒介,以不期而遇的演出,从新的视角诠释了丰子恺的艺术作品,并让在场的观众沉浸其中,产生真切的情感联结。我们也以此短剧向丰子恺先生致敬。
 
 戏剧快闪活动现场
 
       打造文化休闲新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美术馆三层咖啡厅推出了“无限清凉”与“三家门下转轮来”展览主题艺术咖啡,四层书店则携手丰子恺研究会、八大山人纪念馆、西泠印社共同推出展览主题文创,让艺术从展厅延伸到观众的舌尖与掌心,美术馆的功能不再局限于观展,而是提供更加多元服务的文化休闲新空间。
 
美术馆三层咖啡厅的艺术咖啡吸引观众打卡留念 
 
美术馆四层的文创广受好评
 
       国庆期间,位于南锣鼓巷内的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依旧游人如织,小院内石榴挂满枝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访。这个秋天,长假的热潮虽退,但艺术的清凉与深厚仍在继续。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适逢北京画院美术馆开馆二十周年,我们以两场高品质的展览和多元化的活动,邀请每一位观众于此稍作停歇,在丰子恺的温情与齐白石的写意精神中,找寻属于自己的“豁然开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