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年会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III内容提要12月1日16:50—18:002023-12-13
(请扫码观看研讨会现场视频)
 
主持人 │ 柳向春
 
评议人 │ 毛秋瑾
 
主讲人 │ 丁 霏 刘 迪 倪 葭 赵琰哲
 
 
主持人: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 柳向春先生
 
 
评议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史论系主任教授 毛秋瑾女士
 
● 丁 霏 假山之门:杜琼《友松图》重释
 
北京市文物进出境鉴定所副研究馆员 丁霏女士
 
内容提要:《友松图》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杜琼为其姊丈魏友松所作的一幅别号图,开吴门画派同类题材之先河。通过对魏友松身份考察,发现其并未在朝为官,画中红袍官员必定另有其人,因而“友松图”画名、“别号图”题材这些说法都需要重新考量。本文去年上半年提交北京画院,今年笔者注意到有学界同仁也关注到此图,也认为红袍官员并非魏友松,这说明并非一家之言,希望以上考证可以得到学界认同。重读此图,通过人物手指方向与两条小径的双重指引,卷尾假山成为画面的实际视觉中心。笔者首次聚焦假山之门这一特殊图像,通过对闭合的假山之门深层含意的探讨,发现假山图像或许可与民间早已形成的朝廷江山观念相互指代,苏州知府况钟可能便是杜琼笔下红袍官员的现实来源,而力辞况钟举荐可能便是杜琼的创作初衷。
 
● 刘 迪 园林“美人”——闺阁才媛仇珠绘画中的女性园林空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讲师 刘迪女士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女性作为园林的主要使用者,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此次发言透过性别意识及传统社会道德伦理规范,探析男性与女性于园林中“观赏”与“被观赏”的关系,并从闺阁才媛仇珠绘画作品分析入手,揭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期待,解读女性对自我人格形象的重塑。通过女性的第一视角考察园林美人与园林美景的搭建关系与深层意义,开启新的研究视野,以期弥补因男性视角审视园林空间而造成的差异与不足。
 
● 倪 葭 仙境秘钥——蓝孟《桃花渔隐图》中灵石解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倪葭女士
 
内容提要:笔者偶读一篇蓝孟《梅花书屋图》画评,文末提及“图中庭院巨石乃太湖观赏石类,这与画中环境不太适应。似为此图美中不足之处。”原本未被留意的湖石,此刻却使笔者的目光难以离开,同时在头脑中调取出另一幅蓝孟稍早的作品——《桃花渔隐图》,同一作者,不同主题,但在相似的位置都有一铺青绿设色的灵石。它如同进入画中仙境的界石般矗立着,画家将其置于画中有何深意?这正是此次发言所要探讨的问题。
 
● 赵琰哲 紫藤萝与斑竹架——倦勤斋中的园林空间呈现
 
北京画院研究员 赵琰哲女士
 
内容提要:在宁寿宫花园倦勤斋的西间墙壁上,装饰有大幅以假乱真的通景线法画。通过描绘殿宇亭台、湖石假山、花木竹篱、山峦溪流等景物,展现出一派皇家园林景致。其画法带有西洋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的遗风,受到欧洲绘画因素的影响,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园林视幻空间。与此类似的通景线法画在清宫还遗存多处,体现了乾隆帝的审美旨趣。以倦勤斋为代表的清宫通景线法画,依照建筑原有形制而建,充分利用西方透视技巧,描绘宛若真实的园林景致,从视觉上大大拓展了有限的室内空间,营造出亦真亦幻、亦虚亦实的园林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