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年会 | 传统绘画学术研讨会IV内容提要12月2日9:00—10:252023-12-13
(请扫码观看研讨会现场视频)
 
主持人 │ 赵琰哲
 
评议人 │ 汪 亓
 
主讲人 │ 谷 卿 刘珊珊 黄 晓 张宝鑫 贾 薇
 
 
主持人:北京画院研究员 赵琰哲女士
 
评议人: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 汪亓先生
 
● 谷 卿 实景抒情与“王道”想象:《西湖柳艇图》新释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谷卿先生
 
内容提要:发言聚焦的作品是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夏圭《西湖柳艇图》。郭畀将这幅作品确定为夏圭之作,并进行了定名,由此,“柳艇”二字不仅代表了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想象西湖和提炼“西湖图示”的关键元素。紧接着,注意到的是郭畀在题跋中伪装成赞赏姿态的批判话语,其认为画中的云烟变态摆脱了“习”而“饶有士大夫风骨”,这其实恰恰是“文人画家”对“院体画家”的不屑与轻视,也体现出在文人画家那里,实际确认了代表双方身份的图式与画风。最后,发言从题诗的视角来重新理解和接受这一作品。乾隆的题诗消解了“一角”、“半边”的负面意涵,甚而愿意将这类图画当成观察民风民情的媒介,更显示出其对于“仁政”和“王道”的想象,即自然地视画中的南宋社会为当下的乾隆盛世。
 
● 刘珊珊 中国园林绘画的发展历程与类型
 
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 刘珊珊女士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属于实景画的重要分支,是画家运用写实手法对山水风景、园林环境所做的描绘,大致经历了魏晋、唐宋和元明三个阶段;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册页、手卷和单幅三种类型。三类绘画各有其优点和局限,体现了古代画家为表现园林景致所作的探索。
 
● 黄 晓 明代园林与绘画的互动演进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黄晓先生
 
内容提要:册页中的全景图与园林的整体性有关,册页的手卷化则与景致的连续性有关。整体性和连续性都与中国艺术“布局谋篇”的理念有关。布局谋篇原是一种文学理念,是对于文章的运筹架构,后来影响到绘画,画家重视构图和布景。随着园林由山林转向城市,园林也开始注重布局谋篇,推动从早期的单景营造转向景致组合。布局谋篇理念的历时性发展,展示了从文学到绘画,再到园林的过程。围绕园林产生了园图和园诗。于是,布局谋篇的理念又从园林,渐次影响到园林相关的绘画和文学。南村别墅、东庄、寄畅园和止园,都有相关的绘画和诗文,恰好展示了这一演变历程。
 
● 张宝鑫 传统山水画中的诗意人居意象
 
 
中国园林博物馆科研部负责人、教授级高工 张宝鑫先生
 
内容提要: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部分山水画作品中也会有人居环境的反映,这反映了一种诗意栖居理想。在梳理古人追求理想住居环境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古人的山水意识和山水诗意的产生与发展,总结了山水画中人居环境的意象特征,重新审视了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园林人居文化以及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园。
 
● 贾 薇 以图问史——御花园历史研究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馆员 贾薇女士
 
内容提要:图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字史料无法匹及的优势,即直观、系统与详细。御花园为紫禁城内廷之园林,文献档案往往语焉不详、点到为止,缺乏历史的连贯性。但从星点的文字可知,御花园经历了数次修建工程,其内部园林规划与建筑布局呈现动态的发展历程:既有由客观不可抗力造成的破坏与重修,也有出于统治者自身兴趣的改建与添盖。目前遗留下来的图像资料包括图纸、书画及照片,恰能在一定程度弥补文献的空白。笔者旨在结合图文二重史料及实地考察之发现,论述御花园的历史变迁,并对其中部分建筑及景观进行考证,以求还原这座禁城内园林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