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于2023年12月31日在成都市美术馆隆重开幕2024-01-03
  2023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成都市美术馆灯光辉煌,人流不息。“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和“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在这一天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市美术馆和北京画院主办,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对外展览有限公司协办,并得到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展览展出了136件齐白石艺术精品,尤其引人瞩目的是齐白石1932年为川军将领王缵绪绘制的《四季山水屏》(山水十二条屏),以及为关蔚山绘制的《十二生肖之云龙图》。这次展览通过“笔如农器忙”、“余不欲雷同”、“本心不得忘”、“犹在竹叶巷”、“处世要和平”等五个单元,深入剖析了齐白石的艺术历程,以及齐白石与蜀地的因缘际会,为西南地区的观众以及成都市民献上节日厚礼。
 
天道酬勤,一窥齐白石的成功之路
 
  生于湖南湘潭的齐白石,出身贫苦农家,直至27岁才开始拜胡沁园为师学习书画。尽管起步较晚,但他秉持“不教一日闲过”的自勉之志,执着追求艺术理想。从“五出五归”的远游,到定居北京后的时光,他摒弃世俗偏见,始终保持初心,以非凡的毅力和胆识,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南瓜齐白石
139cm×34cm纸本设色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喜绘蔬果题材,这些日常所见的餐中之物,一经白石老人刻画,便立刻有了生命的张力和笔墨的雅致。这件《南瓜》上的题跋尤有意味,“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诉说了画家对时间的珍视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才成就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世人都知白石画虾精妙,却不知在其背后,是老人不断锤炼笔墨,才有的极致表达。他曾在《鱼虾图》中写道,“鱼虾负剑,余六十年来画鱼虾之工夫若磨剑,心中不平事必无今日之多也。”他又在《群雏图》中写道,“余画小鸡廿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利用数十年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来找寻似与不似之间的妙处。因此,无论草虾、游鱼或是鸡雏,既有写实的形似,又有写意的神韵,在他的画笔下呈现出脱俗的灵气。
 
 
鱼虾图齐白石
134.5cm×33cm纸本墨笔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群雏图齐白石
137cm×34cm纸本墨笔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如果没有“衰年变法”,齐白石绝不会拥有如今的艺术地位;如果没有“红花墨叶”,中国近现代的美术史,也一定将褪去一抹亮丽的颜色。如今我们看来,年近60岁的齐白石,以“饿死京华,公等勿怜”的决心变法,从此成为中国大写意画坛标志性的人物,这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可是,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年月,花甲之龄已是高寿。暮年人生,还要推翻重来,需要的是怎样的气魄和勇气,又要经过怎样的斟酌与踌躇。想必,“衰年变法”这四个字,饱含了太多故事与情绪,值得我们慢慢去听。
 
 
藤萝齐白石
131cm×32.5cm纸本墨笔
1922年(变法期间)北京画院藏
 
 
藤萝齐白石
133.5cm×33.5cm纸本墨笔
无年款(变法后)北京画院藏
 
  初来北京的齐白石,虽然有着湘绮(王闿运)弟子的美名,但是在皇族贵胄、文人才子遍地的京城,却难有立足之地。木匠出身的他,没有科考的“血统”,加之画面中满纸的荒澹气,因此无论文人还是贵族,皆不喜其画。那时,他的一个扇面只卖到两个银元,是其他画家价格的一半,也依然无人问津。直到一日,陈师曾来访,见了白石的画和印,劝他不必媚俗于世,要开创出自己的风格。相谈之下,二人结下莫逆之交。民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保守派的力量不容小觑,谈变何其容易。齐白石痛下决心,写下“决定从今天大变。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作为自己变法的誓言。他将八大的奇崛、石涛的凝练、老缶(吴昌硕)的热烈合铸为一,加之天真意趣与民间审美,幻化出“红花墨叶”的艺术面貌与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为民国时期的中国画坛,乃至20世纪中国画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牡丹齐白石
103.5cm×34cm纸本设色1955年
北京画院藏
 
吾道西行,一探齐白石的艺术影响
 
  这次展览是齐白石时隔近90年与蜀地的情缘再续,因此策展团队深度挖掘了齐白石的游蜀经历以及与四川文士的交往、传道。1936年,齐白石受川军将领王瓒绪之邀入蜀游玩,对蜀地的山水景色留下了深刻印象,曾说“四川的山之佳,较桂林更胜一筹”。在川期间,四川艺坛给予了齐白石很高的尊重,他交友讲学、接受采访,处处引发轰动。《新新新闻》报纸更是对其在川活动进行了全程报道。川行虽短暂,却让齐白石爱上了这里,在与弟子姚石倩的书信中,他曾写道,“在成都日日相见,归后之魂梦,犹在竹叶巷也”,来表达自己对四川的思忆。而四川也同样喜爱、怀念着齐白石,在他离开后的荔红时节,四川的报纸还曾刊文“荔红最忆白石翁”来回忆这位老人。四川之行对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产生了不小的波澜,也因齐白石的到来给四川画坛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为时人和后人不断述及,更成为如今透视四川近现代画坛风云和历史微末的关键视点,堪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史中的一段佳话。
 
 
 




四季山水屏齐白石
137.8cm×62cm×12纸本设色无年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的重磅展品《四季山水十二条屏》是1932年齐白石为王瓒绪所作,他在“梦游渝城”一屏中题诗云:“百回尺素倦红鳞,一诺应酬知己恩。昨夜梦中偏识道,布衣长揖见将军。”正是王瓒绪的不懈邀请,最终促成了1936年齐白石与巴蜀之地的深厚情缘。
 
蜀游杂记齐白石
21cm×23cm1936年北京画院藏
 
  王缵绪曾多次邀请齐白石入川游玩,但自1931年“9.18事变”之后,北平岌岌可危,因此直到1936年才机缘成熟,又恰逢夫人胡宝珠想回丰都老家祭祖扫墓。最终,于1936年4月27日,齐白石一行从北京出发,开始了他此生唯一一次入蜀之游。这次游历记载于《蜀游杂记》中,全文千余字。游蜀期间,齐白石在四川寻亲访旧、祭拜先人、游观赏景、酬应鬻画、举办讲演、接受专访,结识了诸多蜀中名士,收入了一批川籍弟子,留下了丰富的书画篆刻作品,成功扩大了他的影响力。
 
吾道西行齐白石
白文寿山石2.2cm×2.2cm×8cm
北京画院藏
 
  1932年,在李苦禅的引见之下,罗祥止拜齐白石为师。老人在《蒲鱼图》中记述了当时拜师的过程。齐白石刻有一方印章“吾道西行”赠予弟子罗祥止,意为自己的艺术之道通过这些弟子,不断往西传播,在西部发扬,这也正是齐白石乐于见到的。
 
天趣画境,一寻齐白石的光影之趣
 
  此次展览不仅呈献了白石老人的艺术巨作,更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与场景还原,以“礼遇白石”、“万竹山居”、“五出五归”、“白石入蜀”、“一花一世界”及“再读白石”六个章节,构建出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引领观者感悟“白石之眼”所见的生命万象,深切理解这些作品背后的创作环境与故事背景。
 
 
  闲步“万竹山居“,可赏白石老人笔下星斗璀璨、鱼虾嬉戏,沉浸于紫云山竹影婆娑、雏鸡嬉戏之境。这是画家的心灵秘境,更是白石老人的理想居所。
 
 

 
  驻足“五出五归”画卷前,观众在展厅便可“日行千里”,一睹齐白石历尽七年的远游之路,品味齐白石所见之古人书画,感悟前贤与自然所赐予他的视觉洗礼。
 
 
  四时花木葱茏,树梢鸟鸣虫吟,这些鲜活、生动的自然景象成为齐白石泼墨为画、挥笔为诗的无尽灵感。在“一花一世界”的数字空间,白石老人画中的世界脱纸而出,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艺术时空。
 
  为了在数字化时代下更好地传播齐白石艺术的活力,展览汇集了包括数字投影、科技互动、AR虚拟现实、艺术装置等多种形式,以调动观众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让齐白石艺术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散发出新的魅力。此后,成都市美术馆还将陆续举办“吾道西行——齐白石学术研讨会”、“艺趣天真——齐白石公共教育系列活动”。展览及相关活动将持续至2024年3月,诚邀各位观众亲临现场,深度体验一位画坛巨匠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