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于2023年12月29日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2024-01-03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由北京画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办的展览“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于2023年12月29日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甄选北京画院所藏齐白石艺术精品共计53件套,以四季的交替更迭为线索,为观众娓娓道来这位百岁艺术家在其传奇的人生中,在走乡串户的田野与远游的山水之间,所见、所闻、所爱的万物生灵。正如他所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齐白石的创作经历数变,但其中蕴藏的那份对生命的温情意趣,与对艺术的赤诚天真,将跨越时空的局限,在岁末之际与我们重逢。
 
四时之景蕴藏万里乡心
 
  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的一户农家,齐白石在田间度过了他的青年时光。长期寒耕暑耘的生活,令他熟睹四季更迭中草木的盛衰之态,熟稔不同节气时令中的生灵之貌。直到1919年,齐白石为避湖南匪患,不得不搬离故土,北上漂泊。在之后的数十年间,他的神思常常追溯回到湘潭,以那未脱的蔬笋之气为笔,描绘勾勒家乡的四时样貌。田埂、溪边上的种种小景,以及其中所蕴藏的朴拙妙趣,像片云影,投射在齐白石的回忆里,融汇延绵成其一生所追问的诗。
 
  春雷滚鸣,万物复苏。齐白石笔下的春天,一串串紫藤盛开,蜜蜂穿引其间。经年在北京的生活,让齐白石发现此地与家乡的藤蔓在习性上有所差别,在一次与胡橐游中山公园时他说,“南方的紫藤是花与叶齐放的,北方则是先花后叶。”为描绘垂垂摇曳的树叶与纠曲盘绕的藤条,白石老人以遒劲、驰骋回转的草书为法,挥写出灵动、连绵的线条,以点线面的美学来重构、再现自然植被的神斧天工,赞颂初春的勃勃生机。
 
 
藤萝齐白石纸本设色
138×33.5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金秋时节,谷穗飘香,齐白石在题跋中写道“墙角种粟当花看”,是怀念昔日百梅祠屋墙角里黄澄澄、沉甸甸的谷穗,不仅为深秋添上一抹秀景,亦寄寓了乡民们对一年丰收的祈盼。或许正是因此缘由,平凡常见的粟粒,在他笔下亦是可亲可爱,堪与春花媲美。
 
 
谷穗螳螂齐白石纸本设色
117×40.5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亦有夏暑荔枝,晶莹剔透;深秋葫芦挂枝头,小鸡啄食遍地走;寒冬案桌上的松菌白菜,清香阵阵······正是这些质而不野的乡间风物,抱朴含真的民间情谊赋予了齐白石一份可贵的赤诚,使他能够留意、挖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乡村生活中最动人的一面,萃取、抽绎其中的民间风俗并与文人雅士的审美融汇贯通,消解了传统文人画中隐含的特权寓意,拓宽了中国近代绘画的意境与表现空间,开启一段既奇丽亦古拙、既铮铮亦落拓的蔚然新气象。
 
 
葫芦小鸡齐白石纸本设色
100×33.5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写生写意洞察大匠丹青
 
  齐白石作画,强调眼观心摹的经验,主张以挥毫写意的“似与不似”,配合精细工笔的“惟妙惟肖”,从自然之中提炼出一种灵动的审美意像。他画虾、蟹这类水生动物,往往要先养在案头水盂中观察许久,了解它们游动、争食的过程,通过反复写生掌握其动态形象。最终,齐白石得以巧用笔墨干、湿、浓、淡的多种变化,突显其软、硬、粗、细等质地,绘出一幅“涵泳噞喁之态”。譬如画蟹,他用寥寥数笔令水墨在宣纸上缓缓晕染,以此展现蟹腿上的细微绒毛,令其神气活现。画虾,他则多描绘虾头、胸部前端的坚硬质感,虾腹部节与节则若连若断,中部拱起,以拟河虾戏水时的蠕动之态。
 
 
虾齐白石纸本墨笔
135.5×33.5cm无年款北京画院藏
 
  白石老人画草虫亦是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深入细微的观察,从而掌握昆虫不同的性情,并在画中通过妙思巧构之形式令它们与蔬果等意像相互衬托。如《蔬菜蟋蟀》中,长有两须的蟋蟀在相互对峙,而另一只长有三须的蟋蟀则似乎不善斗,趴在一旁静静观战。这颇有趣味的场景正是源自老画师对昆虫的了解。他曾写道:“余尝看儿辈养虫,小者为蟋蟀,各有赋性,有善斗者,而无人使,终不见其能;有未斗之先,张牙鼓翅,交口不敢再来者;有一味只能鸣者;有缘其一雌,一怒而斗者······若尽述,非丈二之纸不能毕。”
 
 
蔬菜蟋蟀齐白石纸本设色
133×33.5cm1939年北京画院藏
 
移步换景写照白石一生
 
  除了呈现精彩的作品以外,本次展览将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技法与现代的沉浸式数字光影技术相结合,为观众打造了一场维扬风情的视觉、听觉多维度盛宴。展览吸纳了江南园林巧于因借,虚实相生的技法,采用夹景、障景等造园技巧,将眼前景观折叠出新,又引入数字化技术与场景复原的手段,令观众在雅致空间内一步一景,逐步体验“五出五归”“万竹山居”“荷塘月色”“白石画屋”“双肇楼”“一花一世界”等剧情。通过这一场光影晕染的园林漫步,观众将回望百年前,齐白石所热爱的生命万象。
 
 
一扇月洞门,曲径通幽,引领观众走进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远闻鸣声上下,近观牵牛花绽放,蜻蝶飞舞,一幅限定“白石框景”意趣盎然
 
  1902年至1909年,齐白石数次出游,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五次远游不仅增长了齐白石的阅历,更使他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领悟出“师法自然”的真谛。远游归来后,齐白石凭借写生图稿与记忆绘制了《借山图》。作品意境悠远、构图奇崛,展现出与早期山水画截然不同的全新面貌。展览将以数字化技术,将“五出五归”变为巨幅手绘画卷,为观众再现齐白石在数次远游中的所见所感,讲述他从依傍先贤到天人合一,自创家法的创作转变。
 
 
数字化巨幅画卷,详细记录了齐白石“五出五归”远游路线
 
  “五里新荷田上路,百梅祠到杏花村,”这句诗说的是齐白石在湘潭老家的沿路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胸。在展厅中,观众亦将通过布景与动态视频,拜访齐白石的故土。荷花绽放于大如华盖的青青莲叶之上,数字光影技术则令鱼虾、飞蛾跃然壁上,在虫鸣蛙叫声中交织一曲活泼的乐章。曼曼荷花一路延伸,与夹岸画作相呼应,令人如置曲径通幽的园林小筑。
 
 
荷池瑶瑶,鱼虾自游,小朋友驻足其间
 
  走进齐白石的画室,观众将有机会在画案上挥毫书写,与大师相伴;步入《双肇楼》所在的影壁,则能见证画家眼中的山水之景与寄寓的诗情文心;展厅转角将邂逅山峦浮影,梅花点点的文人小景,感受古人卧游天地之志与案头清供的雅趣。
 
 
白石画屋,即席挥毫,抒怀自己的画意诗心
 
  沿着《万竹山居》的动态影像,观众将看星斗塘波光点点,赏紫云山竹林满坡。意犹未尽之际,转角步入“一花一世界”,则将置身于三维立体沉浸式剧场。仰观维扬园林亭落宝顶,俯察水波粼粼、小鱼自游,周身则是环绕式光影,展现春花绽放、夏虫争鸣、秋高气爽、傲雪欺霜的场景,带领观众体验齐白石笔下四季多样的美感与生命的律动。
 
 
“一花一世界”,沉浸式感受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31日,相信会为广大观众在新春时节献上精彩的艺术盛宴。